1915年夏天,江西永新縣一戶普通農家里,出生了一個男嬰,取名馬輝。多年后,他不僅經歷了紅軍的烽火歲月,還用身體連通前線與指揮部的電話線,更在新中國成立后走上重要崗位。是什么讓這位從鄉村走出的孩子,最終成為河北省委書記?
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波及江西山鄉,年僅12歲的馬輝加入了家鄉的兒童團。他跟隨大人們夜里站崗放哨,白天幫忙送情報。第二年,他又參加了少先隊,肩負起傳遞口信、偵察敵情的任務。那時候,他只知道紅軍是為窮人打仗,漸漸地,這個少年心里有了模糊卻堅定的信念。
到了1930年,紅軍來到馬家村征兵,年僅15歲的馬輝一聽見這個消息,心里特別激動,立刻決定報名參軍。可因為年齡太小,沒被接受。馬輝沒有氣餒,他一個人走了四十多公里山路,趕到縣城找在部隊里當副連長的舅舅,想通過舅舅幫忙進入部隊。
進了紅軍后,憑著聰明和能干,馬輝被安排到紅三軍團第八師二十三團做通信員。這個崗位需要不停地奔走傳遞消息,既辛苦又危險,但馬輝從沒叫苦,還覺得這是鍛煉身體、鍛煉意志的好機會。
因為干得踏實可靠,他得到了上級的認可。馬輝先是從通信員調到供給員,又從供給員做到了測繪員。雖然一直負責的都是些基礎工作,可馬輝從不覺得單調,反而干得很有勁頭。
他所在的紅三軍團第八師二十三團,多次參加中央蘇區的反“圍剿”。在緊張的戰斗中,他練就了在槍林彈雨中修電線、送口信的本事。
同年10月,馬輝加入共青團,三年后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組織里,人們看他年紀輕卻吃苦耐勞,也愿意讓他挑起更多擔子。
1934年7月,第五次反“圍剿”打得異常艱苦。此時馬輝已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溫坊一役中,指揮部與前線的電話線忽然被炮火炸斷,情況緊急。馬輝迅速沖上前,將斷線一頭綁在自己身上,用身體做導體保持電路暢通。電流雖微弱,卻足夠讓指揮部下達命令,前線及時收到指令。戰斗結束后,他因機智勇敢,受到上級嘉獎。
可惜,由于“左”傾錯誤,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突圍。馬輝跟隨部隊踏上了漫漫長征。一路上,他擔任偵察參謀,經常摸黑到前沿陣地探查敵情。翻雪山、過草地,體力透支到極限,但他依舊咬牙堅持。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此后,馬輝留在陜北,繼續擔任通信主任、偵察參謀。那段日子,生活艱苦,但他和戰友們常圍在篝火旁,研討地圖、研究敵情。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陜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馬輝調入八路軍115師,任獨立團特務連連長。他率部挺進華北抗日前線,與日軍在太行山、呂梁山一帶反復拉鋸。
1938年,他調往晉察冀軍區,歷任一團三營營長、二十五團副團長等職。面對日軍“掃蕩”,他帶兵靈活機動,白天打伏擊,夜里轉移隱蔽。日軍加緊封鎖交通線,馬輝讓部隊小股活動,打擊敵人又保存自己。
1941年后,太平洋戰爭爆發,華北戰場日軍壓力更重,敵后斗爭艱苦異常。馬輝與戰友們在山間叢林里輾轉,常用夜色掩護轉移。他不愛多說話,遇事先沖在前,漸漸樹立起威信。
抗戰勝利后,馬輝任察哈爾軍區獨立第四旅旅長,參加了平津線、保北戰役等一系列戰斗。解放石家莊時,他指揮部隊攻堅,取得關鍵突破。此后,他又協助肅清地方土匪,恢復治安,穩住百姓生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馬輝進華北軍政大學學習深造,結業后任67軍201師師長,又升任副軍長。朝鮮戰爭爆發,他隨部赴朝作戰,雖身經百戰,仍事必親躬。朝鮮冬季嚴寒,山頭遍布彈坑,他常與戰士蹲在壕溝里研究地形。
1955年,馬輝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之一。雖有軍功,他仍習慣身著舊軍裝,很少提當年往事。
1964年,馬輝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66年風暴驟起,他作為軍隊負責人參與“三支兩軍”,努力保持地方穩定。他頂住壓力,設法讓許多工程繼續運轉,減少對經濟的沖擊。
1971年,馬輝擔任河北省委書記。雖然當時設有第一書記,他更多是協助分管,但仍常深入工廠、農村調研,傾聽群眾意見。他關心鐵路運輸、電力供應、糧食調度等民生問題。
后來,他又兼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北省軍區司令員、河北省委副書記。無論職務怎樣變動,他總習慣隨身帶個小筆記本,記下干部建議和百姓訴求。
馬輝少言寡語,更多用行動影響身邊人。在河北幾十年,他推行的許多水利、交通項目,至今仍造福一方。
1998年,馬輝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