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買智能馬桶蓋!
我買之前看過很多智能馬桶蓋的選購攻略,卻幾乎都是閃爍其詞或者高深莫測。按照這些攻略選出來的馬桶蓋,可真是把我坑慘了。
今天就以我這些年換過N個智能馬桶蓋的經歷,來說一說智能馬桶蓋最容易踩的5個坑。
一、出水
買智能馬桶蓋之前覺得,反正都是往外噴水嘛!可是買回家以后,特別是換了幾個馬桶蓋,心里就有對比以后就會發現:出水和出水真的不一樣。
有的馬桶蓋出水又尖又細,使用時像是在“菊部”做針灸。這種馬桶蓋不僅舒適性大大下降,后期還面臨堵塞問題。屆時出水會更尖細,甚至會有不出水的故障。
怎么避免這個問題呢?我的方法是看進水管▽
如上圖,兩個馬桶蓋的進水管直徑差了一倍不止(拍攝角度溫度導致看起來竟然差不多粗細)。進水管粗的,出水往往也比較粗,用起來就會更舒服。進水管細的,就會面臨種種問題。
二、噴頭
使用智能馬桶蓋的時候,最困難又難以啟齒的問題就是“對不準”。我們很難憑借“菊部”感受來判斷水柱有沒有正對花心,有時候我恨不得低下頭去看一看。
但我知道那行不通。
比「不知道有沒有對準」更令人痛苦的,是「無論怎么調整都對不準」。這是因為噴頭的移動距離不夠,就算把噴頭調到最長或最短,都打不中靶心。
解決這個問題,我的方法是看噴頭長度▽
在購買馬桶蓋時就要特別關注噴頭長度,有的只有8cm,就容易對不準。有的能伸出15cm長,這種就算暫時沒對準,通過反復調整也總有命中的時候。
三、座圈
這個季節用不到,但到了秋冬季節你會非常感激這項功能:座圈加熱。這項功能能夠始終保持座圈是溫熱的,坐上去的時候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但不同馬桶蓋的座圈加熱也有不同。
座圈加熱的原理,是在座圈內部安裝一圈發熱絲。但發熱絲的密度不同,獲得的溫度也不同。
有的馬桶蓋座圈密度就非常不合理:
密一點更好,稀一點也能接受。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帶來的后果就是半圈燙屁股,半圈冰屁股。
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找到的方法:收到貨后,先別急著安裝,先給馬桶蓋通上電,打開座圈加熱功能。15分鐘后,測量座圈一圈的溫度(選至少5個點)。如果溫差超過3℃,請立刻退貨(還沒安裝,可以7天無理由)。
四、操作
我現在用的這個馬桶蓋,是我買的第五個馬桶蓋。吸取了以往的經驗,可以說是哪里都好——除了操作面板▽
它是很傳統的那種,安裝在馬桶蓋側面的操作面板。這種面板有兩個特點:
1、按鍵小。
2、按鍵多。
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明明安裝在側面就挺不方便看了,為什么還要做那么多按鍵,而且還要把字寫那么小。同樣是智能馬桶蓋,為啥人家遙控器操作的款式就能減少按鍵呢?
按鍵又小又多,導致“盲按”的時候很難按對。很多時候需要扭著頭去看,用一次馬桶蓋脖子都快抽筋了。幸虧我還年輕沒有老花眼,要是老人用,估計得這樣▽
五、衛生
這是我對所有智能馬桶蓋都不滿意的地方:所有的智能馬桶蓋,防水等級都只有IPX4級。這意味著,它們無法用水直接沖洗。
但這是馬桶呀!
刷馬桶,誰不是直接用水沖?但如果你裝了智能馬桶蓋,就只能用濕抹布一點一點去擦了。而且智能馬桶蓋和普通馬桶蓋還不一樣,它有更多的縫隙,擦起來更難▽
此外,絕大多數的智能馬桶蓋對噴嘴的清潔方式僅僅是紫外線照兩下,再用清水沖刷一遍而已。自己用還行,要是經常有客人來,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所以,如果你還沒買智能馬桶蓋,我就得先給你潑一盆冷水了。
如果你對衛生要求非常高,或者家里只有一個衛生間,亦或者家中的男士無法有效控制自己四濺的尿液,請你一定要慎重選擇!
(本文由齊家安安整理編輯,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