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問題:
土殖們的主要問題是土,不是殖。
1
星鏈能不能擊倒中國移動我不知道,但的確讓我軍的一種通信和雷達技術應用環境改善了不少,聽還沒退的哥們兒講,以前時靈時不靈的設備,自打馬斯克開始打星鏈,現在基本上次次都能奏效,很少出現斷鏈、斷網的情況了。
感謝馬教主開源!一個字,穩!
就倆技術:
一個流星余跡通信;
一個天波超視距雷達。
學通信和雷達技術的學生在學校里通常不會接觸什么正經設備,要到工作崗位之后才會明白學校學的東西它不一定靠譜,最主要一個因素就是使用環境。比如一般的無線電、微波通信設備,在良好環境里嗷嗷干沒問題,換個地方,刮風下雨、電磁環境復雜,就不好使了。
現代民用和商用通信系統追求一個穩定,你正炒股呢,咔,斷網了,你也上火是不是?
零幾年的時候網絡就是不穩定,斷個網罵娘很正常,現在網絡穩定多了,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一般家里斷網了,關了“光貓”等個15秒再打開,多半就行了,這主要就是歸功于FTTH,光纖到戶。光纖要比電纜可靠的多,光纖拉到每家每戶,安裝好了沒暗傷沒人動它,一般不會出問題。
這里就要感謝各種“星鏈吹”、“馬斯克吹”,大多數正常人在這些故意制造的謊言里,在分辨的過程中,被動科普了不少通信常識,包括一些話都禿嚕不清楚的老登現在都知道重啟光貓了,說到底還是你們這些無腦“馬粉”起了作用。
民用商用通信系統,靠封閉信道實現高可靠性沒有問題,因為民用、商用客戶很少很少到處亂跑。但是民用移動通信,講究的就是用戶到處亂跑,怎么辦呢?也好辦,通常會在用戶活動區域布置數量龐大的“基站”,基站不會動也可以用封閉信道,短距離內跟用戶建立起無線電信道就可以了,這樣也能提供非常高的可靠性。
這是個基站;
這棵樹也是個基站;
我看起來是個太陽能熱水器,但是我其實是個基站;
空調機?不,基站。
不用看,還是基站。
總之,在大爺大媽們不遺余力的瞎胡鬧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能夠建立起一個固定基站+移動用戶的龐大通信網絡,這就是有些人恨之入骨的移動電信聯通三家。但是鑒于你沒什么文化,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三家其實是“電信運營商”,通信網絡的建設商、業主,也就是這些奇奇怪怪的基站,大部分是屬于中國鐵塔的。
2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星鏈跟中國移動根本不構成競爭,以后吹星鏈罵5G一定要注意了,你們這么瘋狂的干,其實是在提高中國老百姓通信常識普及度,等以后打起仗來揍你們家老板主子的時候,中國老百姓個個都能當個通信兵,你們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懂?
連運營商和建設商都分不清楚,搞什么認知戰嘛?
民用商用通信就不說了,說到底,民用商用通信本質上是固網+區域移動,構建起的一種“半移動通信”。這種網絡跟真正的“移動網絡”是有本質區別的,是通過固定基站提供穩定通信環境,看起來你是在一邊走路一邊打電話,其實電話信號還是走的埋在地下固定的光纜。
大致手繪一個固+動網絡示意圖,跟一個純粹的移動網絡對比,就能看出來:純移動網絡是根本不需要固網參與的,一根光纖都不需要也能行。
1、純移動網絡的“基站”我們一般叫“通信節點”,它們之間可以有骨干信號,通常是高功率、高頻率的微波;
2、用戶通過接入節點與其它用戶取得聯系,有一部分用戶可以跟別的用戶直接取得聯系;
3、整個網絡可以通過某一個節點與衛星建立骨干信號,從而接入廣域網。
這種網絡用在哪兒呢?
軍用通信。
星鏈實際上就是一個純移動網絡,這種網絡用于普通民用和商用通信是一種非常非常非常蠢的主意,成本高、收益低而且穩定性極差。這些就不多說了,常識而已,基站在跑、用戶也在跑,穩定性可想而知。另外星鏈的用戶要想實現高帶寬上網還不得不依賴一個根本扛不動的天線,因此,它更傾向于一個“純移不動網絡”。
這玩意兒能騙到錢只能說人吶,都跑去當散戶炒股去了就不要指望他有多少智商。
但是軍用通信只能是一個純移動網絡,當然,軍用固網也是存在的,但是那個用途不一樣。這里的軍用通信指的是“野戰通信”,部隊隨時在跑,甚至會跑到敵對地區,跑到你根本不可能搞固網的地方去,這時候就要求網絡要完全脫離開固定通信設施。說白了,比如我今兒個就打到新德里,我是不可能在上周就提前埋好光纖的,你的網絡要是不能隨時移動就得要抓瞎。
我們通信兵以前的口號是“迅速、準確、保密、暢通”,后來改了,叫“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
很顯然,“不間斷”可比“暢通”要難得多。
這就要求軍用野戰通信的手段要多樣化,既有無線電也有微波,既有地面也有空中,既有衛星也要有別的“黑科技”。
3
流星余跡通信就是個作為衛星通信手段補充的“黑科技”,別的黑科技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重點說一下這個流星余跡通信跟馬老板的關系。流星余跡通信,說白了就是利用流星等物體在大氣中高速墜落,產生的“等離子鞘”反射無線電波,實現的遠距離通信。
一顆流星“刺啦”一聲劃破天際,你忙著帶你小女朋友許愿,我們通信兵則忙著干別的事情:高速運動的流星進入了大氣層,會高速撞擊空氣從而產生一個叫做“激波”的劇烈沖擊波,里面溫度和壓力都非常高,從而把空氣給電離成導體。雖然激波也是“JB”,但是這個JB比你那個JB確實要有用很多。
這個JB會產生一個叫“等離子鞘”的大個頭導體,在高層大氣里面高速運動,留下一大片經過電離、依舊有導電性的等離子體云,也就是流星余跡。
無線電波撞到導體它會反彈,地球上有兩個相距遙遠的通信車A和B,A發射的電波,到了高層大氣撞上流星余跡,反彈以后就可以被B接收到了,反之亦然。這倆通信車之間是互相看不到的,因為地球曲率的存在,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了流星余跡就能間接溝通了。
但是這玩意兒存在一個問題:不穩定。
天上的流星余跡有時候多、有時候少,有時候太過于稀薄,這點兒等離子體云存在時間也不會太長,沒有新的流星補充,它就通不了。
具體為什么馬斯克開始打“星鏈”以后,我們的流星余跡通信設備突然就穩定了很多,我也不是特別的清楚,也沒有做過綜合測試,但是這事兒確實發生了。同樣發生的還有所謂“天波”超視距雷達穩定性也提升了,精度提高了,比以前好使了。
我推測有兩個可能性:
一個是馬老板的星鏈不停地噗嗤噗嗤往下掉,等同于增加了流星數量。
一個是馬老板的星鏈都在低軌道運行,這些衛星本身就是導體,本身就能反射無線電波。
一個一個說:
2024年一年就掉下來300多顆,這些低軌衛星同樣具有很高的速度,至少對地速度在第一宇宙速度以上,在大氣層里面一樣會有等離子鞘,一樣會有尾跡云。
再入大氣層的航天器,效果跟流星沒什么區別,一樣會產生高超音速激波,一樣會電離大氣,一樣會反射無線電波,恁馬老板的衛星掉下來也是一回事,等于平白無故增加了流星數量。
同時,“星鏈”本身是個覆蓋地球低軌道的衛星群,這些衛星本身也會反射無線電。
大致這個樣子,這么多衛星,個個都是金屬做的,無線電打上去一樣會反彈回來。
這是星鏈衛星實體,肉眼可知沒有做過任何形式的無線電隱身設計,也沒有一丁點定向反射設計,無線電波打上去一定是發生的“漫反射”,地面很多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信號。
因此,“星鏈”實際上在低軌道形成了一個綿密的“反射網”,能夠提供遠比以前好得多的無線電反射環境,為流星余跡通信、天波超視距雷達創造了優良的工作環境。
4
我們至少可以:
1、更遠距離、更可靠的超視距大帶寬通信;
1)用于潛艇猝發拖曳天線通信;2)遠距離野戰骨干網;3)航空數據鏈;4)遠洋艦艇大帶寬通信;5)災害應急遠距離通信;6)超遠程無人偵察機遙控信號和數據回傳;7)遠程導彈數據鏈;8)……
2、更可靠、更精確的超視距雷達探測;
1)戰略導彈預警;2)大型武器平臺預警,如航母、轟炸機、艦艇;3)遠距離戰場監視;4)隱形飛機跟蹤監視;5)地面固定平臺監視;6)……
3、超遠程電子對抗;
上萬公里外遠程干擾、破解,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總之,感謝馬老板開源。
不管星鏈能不能干死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我覺得這種可能并不存在,因為它特么的是個運營商!它管你勾八星鏈不星鏈呢,它都跟你不在一個賽道,它玩兒的是固+動的通信接入基礎服務,你特么一個純移(不)動通信網,干它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