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明朝末年屢敗屢戰(zhàn),最終拉起了一支強大的農民軍隊伍,建立大順政權,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大半天下,然后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而李自成不斷取得軍事勝利的基礎,就在于其麾下五大野戰(zhàn)主力。
這五大主力也就是大順的五營軍制,是李自成在崇禎十六年襄陽時所創(chuàng)建的。五營二十二將就是大順政權的統(tǒng)治核心,五營的名稱為中吉、左輔、右翼、前鋒、后勁;旗纛前營為黑色、后營為黃色、左營白色、右營紅色、中營青色。軍職設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都尉、掌旅、部總、哨總等官。那么,這五營的統(tǒng)帥都是誰,他們的最終的結局又怎么樣呢?
前鋒營制將軍為谷可成。谷可成是大順軍元老之一,據(jù)說李自成最窮途末路只有十八騎跟隨時,谷可成就在其中之一。谷可成追隨李自成攻打北京,滅亡明朝。然后又追隨李自成進攻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在一片石戰(zhàn)役中被吳三桂與清軍聯(lián)手擊敗,一起退守北京。清軍入關后,清順雙方再次交手,順軍再次潰敗,谷可成為李自成本部斷后戰(zhàn)死。
左營制將軍為劉芳亮。劉芳亮是李自成的心腹將領,追隨李自成進攻北京。在大順與清軍作戰(zhàn)不利時,隨李自成一起撤出陜西進入湖廣。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后,劉芳亮與大順軍余部會合,并聯(lián)手南明一起抗清。在荊州之戰(zhàn)時,遭遇清兵突襲陣亡。
右營制將軍是袁宗第。袁宗第長期自領一軍,一直作為方面大將統(tǒng)帥軍隊作戰(zhàn),配合李自成本部。大順軍在山海關戰(zhàn)敗時,袁宗第正在湖北河南一帶鎮(zhèn)壓叛亂。潼關失守后,隨李自成主力一起退入湖廣。李自成死后,袁宗第也選擇了聯(lián)合南明共同抗擊清朝。隨著局勢的逐漸惡劣,袁宗第等大順軍余部在夔東會合,繼續(xù)堅持抗清,也就是夔東十三家。等到李定國死后,除了鄭氏臺灣孤懸海外,只剩下夔東十三家依然不服從清朝統(tǒng)治。康熙二年,清廷組織了一次規(guī)模浩大的三省圍剿,因為力量懸殊,袁宗第兵敗被殺。
中營權將軍為劉宗敏。劉宗敏是李自成麾下大將,作戰(zhàn)勇敢,深得信任與器重,所以被任命為中營大將。李自成入北京后,就命劉宗敏節(jié)制文官,向明朝官員們搜刮拷掠。期間,還發(fā)生了強搶吳三桂愛妾陳圓圓之事,導致吳三桂最終“沖冠一怒為紅顏”,向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請降。
后來因為吳三桂此事,劉宗敏還當面頂撞李自成,導致李自成只能率軍親征。大順軍隊與吳三桂的關寧軍戰(zhàn)斗中逐漸取得勝利,多爾袞則蓄勢待發(fā),等雙方都疲憊不堪時才突然襲擊。大順軍猝不及防,遭遇慘敗,劉宗敏身中數(shù)箭重傷。此后,劉宗敏一直在后方養(yǎng)傷,傷勢未好時,大營被英親王阿濟格突襲,劉宗敏被俘后殺死。
后營制將軍李過。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少年時就追隨李自成起義,是大順軍的主要將領之一。李自成在北京敗退后,李過鎮(zhèn)守陜北,與阿濟格作戰(zhàn)三個多月。后又隨李自成渡江,轉戰(zhàn)湖廣。李自成死后,聯(lián)合南明政權一起抗清。其大順軍所部也被命名為“忠貞營”。忠貞營此后一直堅持抗清,追隨晉王李定國轉戰(zhàn)四方,到達南方時因為水土不服,李過病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