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官網上的一則簡短公告,為開源證券長達三年的IPO長跑按下暫停鍵。
2025年6月底,因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開源證券的發行上市審核,這家總部位于西安的券商已經沖擊A股市場折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開源證券方面未公開主動撤單的原因,但真正擊碎開源證券上市夢的,或是2024年10月17日中國證監會的一紙監管令。
該罰單直指開源證券債券業務“命門”:暫停債券承銷業務資格6個月,總經理李剛、時任分管債券業務高管楊彬被約談問責。
一名接近開源證券人士向記者表示,“業務暫停時,公司內部就有過預期,其影響是個持續性問題,會繼續發酵,果不其然。”
三年等待保薦人主動撤回
開源證券總部位于陜西西安,公司主營業務涵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代銷金融產品;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等。
這家陜西國資券商在資本市場并非無名之輩,穿透股權關系,控股股東陜煤集團持股58.80%,是公司的控股股東。陜西省國資委擁有陜煤集團、匯通投資的實際控制權,并通過陜煤集團、匯通投資間接擁有公司64.17%的表決權,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在業內,開源證券表現最為優異的是投行業務,有“新三板之王”稱號,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持續督導新三板企業共計723家,占股轉系統掛牌公司總數的11.77%。
公開數據顯示,2018—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三板掛牌項目行業排名第一,2022年新三板掛牌項目行業排名第二。
2022年7月,開源證券開始了IPO征途,當時其向證監會提交深市主板IPO申請,正式啟動從新三板摘牌后的二次資本化征程。
按照招股書,開源證券本次原擬發行不超過115,343.64萬股,占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0%,公司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
通過IPO,開源證券擬募資40億元用于業務升級。招股書列明的資金用途包括優化經紀業務、提升投行實力、加強自營業務支持、增強研究業務競爭力、加大資管投入以及提升數字服務能力。
上述IPO進程在2023年2月全面注冊制改革后平移至深交所審核,并于同年4月收到深交所發出的首輪問詢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至2025年6月28日深交所公告終止審核,開源證券始終未對問詢作出掛網回復。
而長達三年的審核周期中,開源證券經歷了多次財務數據過期、保薦機構民生證券更名(國聯民生證券)等插曲和波折。
更致命的是,2024年10月證監會對其作出暫停債券承銷業務半年的處罰,直接沖擊了公司作為核心收入來源的投行業務。
記者注意到,2023年8月證監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的政策,使得中小券商上市窗口期大幅收窄,開源證券恰在此時遭遇業務暫停,“政策寒冬+自身危機”形成疊加效應。隨后不久,保薦機構在2025年6月主動撤回申請。
據深交所官網顯示,因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2024年修訂)》第六十二條,深交所決定終止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審核。
三年等待后,這家國資券商的上市之路再度回到原點。
就上述IPO撤回一事,每經記者向開源證券發去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頻被監管背后的合規裂痕
據媒體報道,接近開源證券的人士了解到,其此次撤回申報材料與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有關,因開源證券未回復采訪郵件,尚不得知撤回背后的詳細原因。
但記者注意到,2024年10月的證監會一紙監管罰單,揭開了開源證券背后的合規裂痕和風險,此或為其IPO夢碎的主要原因。
證監會的處罰直指三項核心問題:個別募集說明書存在誤導性陳述;綠色債券承銷未審慎核查,導致發行人依托虛假項目、無收益或有明確資金來源且即將建成等項目違規融資、重復融資,且資金被挪用;多個投行項目質控核查把關不嚴。
根據罰單內容,公司暫停債券承銷業務資格6個月,總經理李剛、時任分管債券業務高管楊彬被約談問責。
這張罰單引發連鎖反應,因開源證券作為主承銷商無法參與債券發行承銷工作,牽累多個項目擱淺或折戟。
如中信證券60億元債券被迫取消發行,湖南洞庭資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取消“24洞庭04”和“24洞庭03”的債券發行,發行規模合計達15億元。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取消“24宜教01”擬募資10億元的債券發行。
據上交所公開信息,當年年內,僅從已受理及已反饋狀態看,開源證券擔任主承銷商的22個債券項目、涉及339億元募資額陷入停滯。
更為緊要的是,作為開源證券重要收入來源的債券承銷業務“戛然而止”,直接影響開源證券業績表現,債券承銷是開源證券第三大收入來源,貢獻約15%的營業收入。
據公開數據,2024年公司投行業務收入僅為4.64億元,同比減少45.89%,占總營收比重從2019年的41.07%下滑至16.23%,創近年新低。
中誠信國際對公司2025年度跟蹤評級報告就指出,2024年IPO及再融資規模減小、外部競爭環境加劇,并受債券承銷業務資格暫停影響,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滑,仍需關注上述因素持續影響。
公司招股書中對此亦已提示:這項禁令將對2024—2025年業績產生持續不利影響。
實際上,監管對開源證券的合規疑慮亦早有預警。
2023年1月,證監會對開源證券IPO申請出具反饋意見,一口氣提出35個問題,其中重點要求說明報告期內2項行政處罰和4項監管措施的相關情況,要求中介機構就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經營合規性要求發表意見。
翻閱招股書,開源證券的合規問題多數與債券業務相關。2項行政處罰主要涉及稅務及反洗錢業務,4項監管措施中1為資管業務違規,其余3項均涉及公司債業務。
2019年,因“公司債券及資產證券化項目質量控制不到位”“未充分履行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管理人職責”等事項,陜西證監局對其出具警示函。
同年,山東證監局就開源證券在洪業化工債券承銷中“未審慎調查該公司有關關聯方關系及對外擔保”采取監管措施。天津證監局更直指其在三只公司債券承銷中“盡職調查中未勤勉盡職,未能發現財務數據存在的虛假記載”。
訴訟糾紛同樣觸目驚心。招股書披露的6起未了結訴訟中,起訴涉及融資融券、委托理財、股票質押式回購、債券虛假陳述等,涉案金額合計3.35億元。
其中,最突出的是天弘基金訴開源證券債券虛假陳述糾紛案,也由公司債券業務引起,涉案金額達1.1億元,其起訴開源證券的理由直指其“募集說明書中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
業務壓力和新三板優勢
顯然,監管罰單產生了“致命性”影響,一名接近開源證券人士向記者表示,“業務暫停時,公司內部就有過預期,其影響是個持續性問題,會繼續發酵,果不其然。”
另值得注意的是,開源證券至今未對深交所2023年4月審核問詢函予以回復,35項問題中的處罰整改情況尚不得知,意味著其合規性和內控目前如何仍需打個問號。
事實上,除了合規性的風險和疑慮,拆解公司業務,公司亦面臨一定結構性壓力。
不僅是投行業務受重創,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方面,招股書坦承公司凈傭金率“已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傭金率持續下滑的行業背景下,這項占營收11.84%(2024年1—6月)的業務艱難求生。
報告期內,證券經紀業務的行業平均凈傭金率和公司平均凈傭金率均有所降低,公司凈傭金率從0.29‰下降到0.15‰。未來若經紀業務的凈傭金率持續下降,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據2024年年報,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3.47%。
資產管理業務同樣遭遇監管問責。2024年5月6日,開源證券因“未能有效防范發行人通過資產管理計劃認購其發行的債券”,被陜西證監局責令改正,時任副總經理武懷良及相關投資經理被出具警示函。
公司存續的資產管理產品規模呈現下降趨勢,從2021年的571.91億元降至2023年的276.38 億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產品規模為271.79 億元,與行業頭部券商差距顯著。不過,因業績報酬增加,公司2024年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4.98%。
最大亮點是新三板業務,截至 2024 年 6月30日,開源證券在股轉系統持續督導的公司家數為723 家,占股轉系統掛牌公司總數的 11.77%。公司新三板做市企業 75 家,行業排名第三。
“開源證券作為西部區域券商,有自己的獨有競爭優勢”,北京天馳君泰(西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彭傲特律師向記者表示,開源證券很早切入新三板賽道,并堅持深耕多年,水到渠成成為北交所頭部券商,新三板是其區別于其他券商的較強競爭優勢。
彭傲特表示,開源證券的短板在于不是大型券商,在諸如科創板、創業板,不是公司的首選,尤其是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出來后,對大券商是利好,但開源證券沒有相關經驗,自然更不會選擇。
但開源證券有新三板的優勢,彭傲特認為,700多家督導企業,其僅維護住基本盤,就有很可觀的收入,而且開源證券近年一直在做針對督導企業的綜合服務,以及針對北交所的自營業務。下一步,開源證券會針對督導企業進一步深挖業務,為公司提供更多價值可能和提升綜合服務的能力。
業績方面,2024年,開源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8.59億元,同比下降6.61%;實現歸母凈利潤6.87億元,同比增長12.25%。受債券承銷業務資格暫停影響,對公司后續業績具體的影響如何,尚待日后披露。
IPO終止后,開源證券是否會重啟IPO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債券承銷業務暫停期結束后,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更長時間。
對此,熟悉開源證券的彭傲特持有樂觀預期,開源證券選了新三板的賽道,堅持不懈深耕造就了其北交所頭部券商的優勢,雖然其IPO終止,但相信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內部合規和整改,一定也會達到其最終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