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容辰莊園小區的智能設備調試現場,一位技術人員正俯身檢測網關信號,指尖在設備間靈巧穿梭。47歲的中國電信張家口分公司裝維工程師要有慧,剛剛帶領團隊攻克了全屋智能改造最后一道技術難關。燈光映亮他胸前那枚愈發溫潤的黨徽,也照亮了新時代共產黨員在技術變革浪潮中破浪前行的身姿。
客廳變“戰場”:深夜燈光下的倔強身影
面對智能家居系統、千兆寬帶等新技術,47歲的要有慧沒有猶豫。“技術更新換代快,咱老黨員不能掉隊,得帶頭學!”他主動報名參加了設備廠家的培訓班。理論學習只是第一步。智能設備之間如何“對話”?網關、智能門鎖、攝像頭怎樣協同才最穩定?這些問題光靠課堂筆記不夠。要有慧做出了一個讓家人“無奈又心疼”的決定:把自家客廳變成了“技術試驗田”。
原本擺放茶幾的地方,放滿了各種型號的網關、路由器、智能門鎖、攝像頭等設備。妻子常常一覺醒來,發現客廳的燈還亮著。推門看去,要有慧正盤腿坐在地板上,眉頭緊鎖,一手拿著萬用表測著線路,一手翻著厚厚的設備說明書,旁邊攤開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參數、連接圖和他自己的思考心得。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點,他就在線上課程平臺反復看教學視頻,自費購買的十幾本專業書籍被他翻得卷了邊,書頁空白處擠滿了批注。三大本筆記,忠實記錄了他從“門外漢”到“內行人”的艱辛跨越。“技術革新就像爬山,黨員就得是那個先探路、開路的。”要有慧的語氣平靜,眼神卻透著堅定。那深夜不滅的燈光,是他向新技術高地發起沖鋒的信號。
小區里的“攻堅戰”: 與信號“死角”較勁十四天
真正的考驗很快來臨。在容辰莊園小區開展全屋智能改造時,團隊遭遇設備兼容性差、信號干擾等難題。團隊士氣受挫,項目眼看就要停滯。關鍵時刻,要有慧站了出來。“問題不解決,我們不撤!”他帶著團隊,直接把“指揮部”搬到了小區物業一間臨時騰出的儲藏室。桌上鋪滿了小區戶型圖、設備清單和測試數據,墻角堆著成箱的方便面和礦泉水——這就是他們未來兩周的“糧草”。
白天,要有慧挨家挨戶敲門排查,他在用戶家中各個角落穿梭,用專業儀器測試信號強度,觀察設備指示燈狀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晚上回到“指揮部”,他和團隊成員圍在一起,對著白天收集的海量數據和用戶反饋,在白板上畫了又擦,擦了又畫。“分區域獨立組網,關鍵節點加裝專用信號中繼放大器!”連續熬了幾個通宵后,要有慧布滿血絲的雙眼突然一亮,提出了這個創新方案。思路明確了,大家立刻分頭行動,重新規劃網絡結構,精細調校設備參數,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提升95%。當方案最終實施完畢,用戶家智能設備終于流暢穩定地協同工作時,團隊成員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一人沖鋒終有限:一盞燈點亮一片光
要有慧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的整體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務用戶。幾張桌子拼在一起,一臺投影儀,大家圍坐一圈。在這里,要有慧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客廳“試驗田”里摸索出的竅門、在容辰莊園“攻堅戰”中總結的經驗,掰開了揉碎了講給大家聽。他演示如何快速診斷常見故障,分享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用戶解釋技術問題。筆記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記錄,成了最生動的教材。他常說:“咱們搞技術的,自己懂了不算本事,能讓用戶用得舒心、讓團隊都成專家,那才是真本事。”
榜樣的力量是無聲的號角。曾經覺得新技術難學而有些畏難的年輕同事,在要有慧的帶動下,主動啃起了專業書籍,遇到難題也敢追著老師傅們問了,團隊的學習氛圍空前濃厚。如今,要有慧帶領的裝維團隊已成為智慧家庭服務的“金字招牌”,累計服務超2萬戶家庭,用戶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9%以上。
通信技術浪潮奔涌不息,新的挑戰永遠在前方。但在要有慧看來,無論技術如何迭代升級,其核心從未改變——那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智慧生活的向往。他用沾滿設備調試灰塵的雙手,用深夜不眠的燈光,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思考,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在時代浪潮中的擔當。
(記者 張穎潔 通訊員 武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