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防長訪華后提新要求?中印邊境爭議再起波瀾,藏南問題牽動人心
誰也沒想到印度防長剛踏上中國土地就開始要價了。
這兩天中印外長會談剛結束,印度轉頭就提出要重新規劃兩國邊界,嘴上喊著和平解決爭端,背地里卻在邊境挖隧道、增駐軍。
這種當面談合作背后捅刀子的行為,簡直把國際政治里的兩面派演活了。
事情得從上個月那場國防部長會議說起。
拉杰納特·辛格帶著印度代表團來青島參會,這趟行程可不簡單。
這是四年來印度防長首次來華,也是最近印巴沖突后印度高官首次出訪。
剛下飛機就表態"印中要當好朋友",轉頭卻把邊境爭議甩上桌面,還畫了個"永久劃界"的大餅。
這種又拉又打的招數,咱們中國人可太眼熟了。
關鍵是這提議包藏禍心,他們拿英國殖民者畫的"麥克馬洪線"當令箭,非要把咱們的藏南9.3萬平方公里領土說成是印度的,還要拿阿克賽欽當交易籌碼。
這算盤打得太平洋對岸都聽見了,阿克賽欽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實控區域,主權大事能當菜市場講價?
更離譜的是印度的雙標操作。
前腳派人在實控線搞基建、挖戰壕,后腳喊著要和平。
今年5月中國給藏南地區27個地方正名,印度立刻跳腳抗議,說咱們管自家后院的事是"荒謬行為"。
倒是他們非法侵占我們領土六十年,駐軍移民修碉堡的時候,怎么不嫌自己做法荒謬?這種強盜邏輯像極了村里的惡霸,霸著鄰居家田地不還,還要阻止人家在房梁上刻名字。
藏南的事得從1913年英國人使絆子說起。
當時英國背著中國政府和西藏地方代表劃了條"麥克馬洪線",把相當于浙江那么大的中國領土劃進印度。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早就跟印度白紙黑字講清楚這線不合法。
但印度仗著有前殖民者撐腰,硬是把非法占領變成"既成事實",1987年還膽大包天搞了個"阿魯納恰爾邦"。
咱們這些年沒少在談判桌上掰扯,可印度總擺出菜場買菜的架勢討價還價。
有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目前藏南地區印度實際控制區駐軍超3萬,修建了30多個軍事基地。
光是今年上半年,印度就在達旺地區新建了12公里戰備公路。
這哪像是來談判的架勢?倒像是隨時準備掀桌子干架。
難怪中國民政部要連發五批藏南地區標準地名,現在已正式命名89處。
這是告訴全世界我們對藏南行使主權的決心,用白紙黑字戳破印度的謊言。
印度這波操作也不是沒原因。
前陣子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干仗吃了虧,轉頭就想到中國這找面子。
但咱們的外交部硬氣回應:邊界問題有專門機制解決,想劃界得按規矩來。
潛臺詞就是別想搞突然襲擊,更別拿殖民時代的破地圖說事。
中國網民最近也都在關注這事,有朋友在邊境做旅游的拍視頻說,對面山頭印度碉堡越來越多,咱們這邊的柏油路倒是越修越寬了。
最可笑的是印度網友的言論,說他們防長是來"報一箭之仇"。
可問題是藏南主權明明白白屬于中國,就像香港澳門回歸那樣板上釘釘。
印度有些人還活在大英帝國的夢里,總惦記著殖民者留下的"遺產"。
他們也不想想,自己國家都是從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的,怎么反倒繼承起殖民者的強盜邏輯了?這種雙重標準在國際社會根本站不住腳。
現在全世界都盯著中印邊境。
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顯示,中印邊境爭議可能成為繼臺海之后新的火藥桶。
但中國處理這事有底氣也有章法,一邊加快邊境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新開通的墨脫公路讓物資運輸效率提升40%;一邊在外交場合有理有據,把印度的荒唐要求頂回去。
這種"一手硬一手軟"的策略,比印度虛張聲勢的表演高明多了。
說到底,印度要真想解決問題,就該學學中國怎么處理南海爭議。
咱們和東盟國家簽了《南海行為準則》,用對話協商代替對抗沖突。
哪像印度三天兩頭搞小動作,今天修個隧道,明天增個哨所。
這種嘴上喊著和平、手里攥著刀把的做法,擱誰都不會買賬。
更何況中國今時不同往日,現代化邊防體系24小時盯著邊境線,想搞突然襲擊的門都沒有。
藏南問題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考卷,答案早就刻在喜馬拉雅山的巖石上。
印度與其耍心眼要手段,不如正視歷史事實。
兩國領導人2018年武漢會晤時就達成共識,要管控分歧避免沖突。
中國始終敞開對話大門,但領土主權這個底線,就像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永遠不可能被撼動。
印度若真心想解決問題,就該停止在邊境的小動作,回到談判桌前拿出誠意來。
畢竟鄰居搬不走,和睦相處才是長遠之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