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杭州市余杭區科協打造的“沈括學堂”在余杭區沈括中學啟動,首場活動由杭州未來科技城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會(以下簡稱“高促會”)副會長、海聚科技董事長孫威為初一年級的450余名學生帶來“大國重器——地下鋼鐵巨龍”科普知識分享,拉開了余杭“高層次人才科普服務團”走進校園的序幕。
本次活動由余杭區科協、余杭區教育局主辦,高促會、余杭區沈括中學承辦。
余杭“高層次人才科普服務團”于今年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正式成立,這是高促會和余杭區科協共同打造的一支由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科技型企業家等高層次人才構成的科學傳播專家隊伍,以在校中小學生為科普對象,推動前沿科技科普和科學精神傳播,為學生們打開通往未來的科學之門。這也是余杭區科協作為試點單位,積極響應省科協、省科技廳、省委社會工作部《關于實施浙江省“十百千萬”科學傳播專家隊伍建設計劃的意見》等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
作為余杭區科普教育的全新品牌,“沈括學堂”得名于北宋時期的余杭人、著名科學家沈括。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展現了其非凡的科學洞察力和創新精神。“沈括學堂”之命名,意在傳承和弘揚沈括求真務實、窮理探微、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為青少年開辟一扇系統化、高品質的科學探索之窗。
“沈括學堂”的啟動,是余杭構筑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新高地的生動實踐,將科技成果轉化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科普資源,提升了科學知識傳播的深度與效能,并從人才維度,開創了“頂尖人才哺育未來人才”的嶄新模式。科學家、企業家俯身校園,在學生們心中播撒科學火種的同時,與年輕一代的互動也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實現人才價值傳遞的良性循環。
活動現場,孫威化身科學引路人,將龐大復雜的盾構機技術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地下鋼鐵巨龍”故事。從笨重的“鐵殼子”到“金剛巨口”,擁有“千鈞神力”的“筑城大師”展示著“鋼甲護盾”和“密封魔法”……生動的故事、形象的比喻、震撼的工程影像,揭開了超級工程神器“盾構機”的神秘面紗。地下巨龍怎樣“未卜先知”?盾構機能“上天入地”嗎?學生們的提問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法,而質疑與暢想正是科學精神的火種。
“原來我們地鐵隧道的‘墻壁’是一環環拼起來的,像巨型樂高!中國工程師太了不起了!” 一名學生課后興奮地說。
當孫威結束分享,會場內小手如林,踴躍提問。
科學家蹲下身耐心傾聽少年疑問的畫面,正是“教科人”三者融合最動人的縮影——這躬身的交流,恰是在傳承沈括精神這份跨越千年的科學薪火,亦是托舉明日創新星河最堅實的力量。
分享結束后,余杭區科協主席唐橋為孫威授予“沈括學堂科普導師”001號證書。
余杭區科協科學傳播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沈括學堂”的設立、數支特色科普服務團的成立,目的是充分發揮余杭區高層次人才、政協委員、高校教師等各類專家人群的專業優勢,架設起貫通前沿科技與基礎教育的堅實橋梁,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甘于奉獻的未來棟梁鋪設創新路徑。
下一步,余杭區將不斷豐富“沈括學堂”的內涵和形式,聚焦科學教育資源整合,創新科普表達形式,壯大科普講師人才隊伍,將其打造成為余杭科普教育的金字招牌。
來源:杭州市余杭區科協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