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課本里那個抱石沉江的屈原嗎?每次讀到他的故事,心口都像壓了塊石頭。他這一生啊,真是和楚國的命運死死綁在了一起。生在威王時的貴族之家,碰上懷王剛上位,年輕氣盛。屈原這人是一身正氣,懷王喜歡得不得了,就連左徒、三閭大夫這樣的要職都交給了他。
那會兒天下亂得很,秦國虎視眈眈,六國合縱連橫,說白了就是“不是秦吞并天下,就是楚稱王”。屈原是真想為楚國拼個未來!他在朝堂上力推改革,想富國強兵;對外呢,死磕著要聯(lián)合齊國抵抗強秦。你還別說,真讓他搞出了一點名堂,楚國一度兵強馬壯,諸侯側(cè)目。
可惜啊,明燈太亮,就會照出陰影。他那套富國強兵的想法,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就是那些躺在祖蔭里醉生夢死的貴族老爺們。像上官大夫這種小人,嫉妒心一起,什么臟水都敢潑。漸漸地,懷王也疏遠了他。這位曾經(jīng)的王廷紅人,最后只能孤零零地流放在沅江、湘江邊上,像個無根的浮萍。
最痛的時刻還是來了。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消息傳來,對于在江邊漂泊的屈原來說,天徹底塌了。故國沒了,百姓在哭嚎,他心里的最后一點火苗也熄滅了。汨羅江的波濤,成了他最后的歸宿。他選擇用最決絕的方式,最后一次擁抱他的國,他的民。
每次想到這兒,我都覺得震撼。
你說,是什么支撐一個人走到這一步?是為了國家百姓,可以毫不猶豫獻出生命的擔(dān)當(dāng)!這份沉甸甸的責(zé)任感,這份至死不渝的赤誠,在他身上燃燒到了最后一刻。他守衛(wèi)的,哪里只是一個楚國?他守衛(wèi)的,是知識分子心中的道義,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高地啊。
你看那端午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千年過去了,我們劃船、吃粽子,不就是在打撈那顆沉入江底卻永不沉淪的心嗎?滄浪之水奔流不息,而那個清瘦倔強的身影,早已化作我們精神河床上最堅硬的磐石,提醒著我們:濁浪滔天時,更要守護好內(nèi)心的清澈與擔(dān)當(dā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