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陽氣外泄,內里卻虛寒交加。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老話講“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初伏就在兩天后。
你發現沒?越熱越容易犯困,喝冰水反而更渴。 陽氣像存錢罐里的硬幣,夏天嘩啦啦往外掉。
空調房里打噴嚏、半夜盜汗濕枕頭,都是警報。 別急著灌涼茶,先看看這三樣“土辦法”。 生姜得切片嚼,辣味竄到腦門才夠勁。
菜市場挑老姜,表皮皺巴的才是“陽氣充電寶”。 配紅棗煮水喝,比單啃姜片強十倍。
山藥要選鐵棍的,黏液拉絲能扯半米長。 蒸著吃最養人,蘸點蜂蜜比冰淇淋踏實。 村里王大爺天天吃,七十歲還能下地掰玉米。
藿香不是調料攤的,得去中藥房稱鮮貨。 抓一把煮五分鐘,滿屋都是草藥香。 隔壁李嬸靠這方子,十年沒犯過暑濕腹瀉。
有人杠:大熱天吃溫熱食材不上火? 傻了吧,陽氣外散才要往里收。
冰鎮西瓜啃多了,秋后算賬關節疼。
去年氣象局數據:持續高溫天多出8天。 中醫院統計顯示:陽虛患者增三成。 你摸著良心說,空調WiFi西瓜管用嗎?
三伏貼賣斷貨?不如先管住貪涼的嘴。 老中醫私下透露:鎖陽比補陽緊要。
就像修房子先堵漏,再刷墻才牢靠。
那些說“以熱制熱”是忽悠的,試試就知道。
張莊劉寡婦堅持三年,老寒腿再不鬧騰。 但別學她空腹猛灌姜湯,胃燒得慌。
最絕的是藿香山藥粥,早晚各一碗。
比網紅代餐粉便宜,還不用擔心添加劑。
可惜年輕人嫌土,寧肯花錢買維生素。 提醒一句:陰虛火旺的別跟風。
舌頭發紅、半夜燥熱的,趕緊找大夫把脈。 養生這事,跟種地一樣要看天看地看苗情。 現在知道為啥老人說“夏養陽”了吧?
冰箱里凍著的可樂,該扔就扔幾罐。 等秋后算賬就晚了,骨頭縫里冒涼氣可難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