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炒到3000元一瓶的茅臺,如今超市貨架堆成山!
當年被瘋搶的"液體黃金",咋突然成了打折都難賣的燙手山芋?
年輕人聚會桌上看不見白酒影子,直播間里茅臺禮盒論箱甩賣——這場從天價神壇到滯銷倉庫的魔幻反轉,到底是白酒突然不香了,還是背后藏著你不知道的消費大變局?
從搶購狂潮到無人問津的大反轉
時間倒回到2021年,那時候的茅臺簡直就是傳說。
每到節假日,各大電商平臺準時開搶,幾秒鐘就售罄,比搶演唱會門票還激烈。
當時飛天茅臺的零售價2499元,但你根本買不到,黃牛手里輕松炒到3500元甚至4000元。
那些囤了幾箱茅臺的人,看著價格蹭蹭往上漲,做夢都能笑醒。
可現在呢?打開任何一個電商平臺,1970元包郵到家,原箱裝也就2050元。
這價格比上個月又跌了快200塊錢,而且關鍵是——有貨!隨便買!再也不用熬夜拼手速了。
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讓很多囤貨的中產階級欲哭無淚。
有個朋友之前豪氣沖天地買了一整箱,花了30萬,現在市價連18萬都不到,每天還得交倉儲費。
更扎心的是,他現在想出手都沒人要,因為市面上的貨太多了。
庫存海嘯來襲,7億瓶茅臺無處安放
數據最不會撒謊。根據行業統計,目前全國茅臺庫存超過7億瓶。
這是什么概念?按照中國4億家庭計算,平均每家分兩瓶都用不完。
這些酒堆在全國各地的倉庫里,從經銷商到零售商,從黃牛到普通囤貨者,大家都被這座"酒山"壓得喘不過氣。
最直觀的反映是批發價大幅下跌。6月11日,飛天茅臺批發價首次跌破2000元,散瓶價格降至1990元,12日再創新低。
該價格已接近出廠價,利潤空間幾近消失。股市表現更為低迷。
股市的反應更加慘烈。茅臺股價從高點一路下滑到1459元,短短19天時間蒸發了1947億市值,平均每天燒掉一百多億。
這種跌法,連茅臺的鐵桿粉絲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庫存海嘯?說到底還是前幾年太瘋狂了。
茅臺公司看到需求旺盛,不斷擴大產能;經銷商看到價格上漲,拼命囤貨;黃牛看到有利可圖,瘋狂收購。
大家都以為這個游戲能一直玩下去,結果需求端突然斷層了。
年輕人的選擇,白酒文化的尷尬
更關鍵的是,年輕消費群體正在“退場”。
如今走進婚禮現場會發現,香檳、果酒、威士忌的出鏡率越來越高,傳統白酒的身影卻愈發稀疏。
在年輕人眼里,白酒等于過時的應酬工具,等于老一輩的"腐敗文化",跟他們追求的"悅己消費"完全不搭。
這種消費理念的更迭堪稱本質性變革。
以前,飲用茅臺是身份地位的彰顯,是商務場合的剛需,更是社交往來的媒介。
但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把錢花在奶茶、咖啡、精釀啤酒上,這些東西好喝、時尚、符合他們的生活方式。白酒?太土了!
中年商務客戶也在省錢。經濟環境不景氣,很多公司開始控制招待費用,以前動輒開茅臺的商務宴請現在也變得克制了。反腐倡廉的大環境下,用茅臺送禮也變得風險很大。
這就形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老用戶在省錢,新用戶不進場,而庫存還在那里堆著。
黃牛的末路,經銷商的眼淚
曾經風光無限的茅臺黃牛們,現在日子不好過了。
以前他們是市場的寵兒,手里有貨就是大爺,現在手里的貨成了負擔。
很多黃牛開始轉行賣臨期酒類,或者干脆改行做別的生意了。
經銷商的處境更顯窘迫。
此前他們曾大手筆囤貨壓倉,如今每售出一瓶竟要倒貼約200元。
部分經銷商為盤活資金鏈,不得已虧本拋售,即便如此仍難改滯銷困局。
倉儲成本每日累加,囤貨時間越久,虧損幅度便呈滾雪球式擴大。
這種情況下,整個茅臺經銷體系都在承受巨大壓力。
一些小經銷商已經開始退網,不再代理茅臺產品。
連一些大經銷商也在重新考慮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量壓貨了。
茅臺的自救與市場的理性回歸
面對這種困境,茅臺也在積極自救。
公司開始清理經銷商網絡,砍掉一些囤貨嚴重的經銷商;推出茅臺冰淇淋等創新產品,試圖吸引年輕消費者;與各種品牌聯名,想要撕掉"腐敗酒"的標簽。
但這些動作的效果還需要時間驗證。
短期內,茅臺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下跌,因為庫存消化需要時間,消費環境的回暖也需要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調整是健康的。
市場正在擠掉泡沫,回歸理性。
把飲用品當成黃金炒作,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
現在潮水退去,終于能看清楚誰在裸泳了。
未來的路,還得看年輕人
長期來看,茅臺的命運還得看年輕人買不買賬。
如果價格能夠跌到中產階級日常消費得起的水平,如果能夠擺脫"應酬酒"的刻板印象,如果能夠適應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茅臺還是有機會的。
但這場消費變革注定不會一蹴而就。
年輕世代的消費邏輯已發生底層重構——他們更青睞沉浸式體驗,熱衷個性化表達,且天然傾向于將消費行為轉化為社交分享場景。
傳統白酒文化能否適應這種變化,還是個未知數。
目前來看,茅臺價格回落到2000元以下,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倒是個嘗鮮的好機會。
畢竟這個價格已經相對合理了,想試試國酒味道的人可以考慮入手。
但指望囤貨理財?還是算了吧,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場茅臺風波給所有人上了一課:再好的品牌,再稀缺的產品,如果脫離了實際消費需求,最終都會回歸理性價值。
市場的力量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強大,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
對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利好——終于能以合宜價格購入心儀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