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不缺“耿直boy”。近期,兩位以“耿直”著稱的老板——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與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再次成為焦點,卻收獲了截然不同的輿論風向。
魏建軍憑借一系列“出圈”言論頻頻登上熱搜,他過往的犀利觀點也被重新翻出,引發不小爭議。從質疑“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流”“石油體系很難改變”,到更早前拋出“汽車圈已出現恒大”“零公里二手車”等言論,魏建軍向來不吝表達尖銳看法。
他仿佛擁有一個“耿直金句庫”,并且絲毫沒有“住嘴”的跡象。
無獨有偶,在理想汽車成立10周年之際,另一位“耿直boy”李想,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回顧了自己當年的“破防”名場面:2013年,他在一檔創業節目上因團隊未提前準備合同而當場發飆。那句怒吼的“聽我講完”成為其早期形象的深刻烙印。
“我脾氣大是因為當時有人在弄虛作假,節目組把后面的話剪掉了。”12年后,面對《對話》欄目,李想面帶笑意,從容地解釋著當年的場景,感覺沖動的過往已經云淡風輕。
同樣是主打“耿直”,魏建軍引起的非議似乎越來越多,而李想則有“洗白”的趨勢。“大老板哪有脾氣不大的。”不少網友在了解事件原委后表示理解。耿直,似乎遇到了“雙標”審判。
魏式“耿直”:炮火向內也向外
現如今,李想已經不再公開“發飆”,也不再上微博發表犀利言論。但魏建軍“耿直”依舊,這種耿直不僅指向行業積弊,也常常包含深刻的自我審視。
他可以直指行業“雷區”。今年5月,他公開警告:“汽車行業的恒大已經存在,只是沒爆而已。”劍指部分車企的資本裹挾、財務造假和惡性價格戰,甚至提議自掏腰包為全行業審計,更顯其“掀桌子”的決心。
他也時常戳破車圈技術泡沫。
今年4月,他嘲諷部分車企將基礎輔助駕駛包裝為高階智駕:“啥智駕啊,其實就是自適應巡航,你們真敢吹!”直言過度宣傳的安全隱患。他也炮轟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密封差、碰撞時可能無法打開”。
有趣的是,其早期產品哈弗神獸和現售的魏牌藍山均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頗有幾分“狠起來連自己都罵”的意味。這一點,與“大嘴”余承東的作風也有幾分相似。
面對這些言論,輿論場迅速分化:支持者贊其為“行業清流”“敢說真話”;反對者則斥其“夾帶私貨”“危言聳聽”。目前看來,后者的聲浪似乎更大,讓長城和魏建軍在輿論上略顯被動。
黑粉VS忠粉: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他?
魏建軍在輿論場中被“針對”,并非全無道理。
首先,一些言論本身并不完全站得住腳。比如“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流”“石油體系很難改變”等論斷過于絕對,并且在當下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轉型的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這類直接下結論式的言論,極易引發爭議和反駁。
盡管魏建軍在發言中也提到了“純電適合小車”以及多能源布局的重要性,但這種聲音被其更激烈的論斷所掩蓋。
其次,作為身處激烈競爭中的“參賽者”,魏建軍屢屢扮演“吹哨人”角色,試圖揭露行業潛規則或質疑流行趨勢。
盡管在短期能贏得巨大的流量和關注,但中長期是否有利于企業發展和人設培養,就另當別論了。實際上,這種行為本身就容易引發同行、監管方乃至部分消費者的警惕與反感。尤其當企業自身業績承壓時(如長城近年轉型期的波動),更容易被解讀為“轉移焦點”或“酸葡萄心理”。
當下的輿論場,立場可能先于對錯,情緒往往裹挾理性。即便是正確的批評,也可能因觸動利益或不合時宜而遭遇圍攻。“這里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可以看到,除魏建軍外,不少車圈大佬都因“耿直”言論吃過虧。
李想曾以犀利敢言著稱,人稱“微博之王”,然而在理想MEGA遭遇滑鐵盧后,他在社交媒體上明顯低調收斂。李斌一句“誰還買油車啊”引發軒然大波,不得不多次在直播間道歉。而余承東收獲的,則是“黑粉”與“真粉”齊飛,“謾罵”共“稱贊”并存。
收斂鋒芒,展現更圓融的公眾形象,似乎是許多“聰明人”的選擇。“車圈頂流”雷軍,在面對消費者和公眾時,始終保持著謙遜、真誠的姿態。這未必是其“人設”的全部真相(面對內部管理的雷軍必然有另一面),但無疑是一種最大化公眾好感度、最有利于公司利益的表達方式。
商戰中的“耿直”:勝者為王
魏建軍在采訪和行業論壇中火力全開,其背后往往有明確的商業考量,比如引導輿論、塑造品牌形象、打擊對手。這種“強攻擊性”讓其收割流量,卻也陷入輿論漩渦。
值得注意的是,魏建軍正積極擁抱年輕人陣地(如小紅書、B站)。這或許也是他試圖化解外部爭議的一種嘗試。7月2日,長城汽車35周年之際,他入駐B站,在其發布的首條視頻中,魏建軍屢屢“拋梗”,有意迎合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可以說,同為“耿直boy”的李想用理想汽車的成功和十年的沉淀,為自己當年的“耿直”,甚至是“失態”進行了最好的辯解,輿論風向也隨之轉變。
這也提供了一個頗具啟示的參照:企業家的“耿直”人設,其最終評價往往與企業的發展命運深度綁定。
十年之后,魏建軍會收獲怎樣的輿論評價?或許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劇本:
若長城汽車成功轉型,重回巔峰甚至更上層樓,彼時,他今日那些引發爭議的“耿直”言論,很可能被重新解讀為“遠見卓識”“敢于直言”,成為“魏總一直是這樣漢子”的佐證。
若長城發展持續低迷,那么,無論其言論多么“耿直”或“真誠”,都可能被淹沒在企業衰落的塵埃中,或被簡單歸因為“不合時宜的固執”。
與其追問魏建軍是否“被誤解”,不如說:他的“耿直”,正等待著長城汽車用未來的市場表現來為其“正名”。今天的李想,某種程度上是用理想汽車的成功,為自己過去的“耿直”完成了“平反”。
明天的魏建軍,能否收獲同樣的結局呢?世事難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