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里不只是到國外學習,而是好像回家的感覺。”踏上龍巖土地的一刻,印尼雅加達八華學校帶隊老師林志良的話道出了32名華裔青少年的共同心聲。今年6月底,一場跨越海洋、連接血脈的“中華文化·龍巖尋根”研學之旅在這片客家祖地上啟程,并于近日圓滿落幕。這是龍巖市首次與擁有118年悠久歷史的印尼華文名校八華學校攜手,專為海外華裔新生代打造的文化尋根之旅。
為期七天的旅程并非簡單的景點游覽,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解碼與心靈對話。少年們帶著好奇與期待,深入龍巖的山川古跡,觸摸歷史的脈絡,感受文化的溫度。
解碼文化基因 沉浸體驗鮮活歷史
研學營的首站是中國革命歷史的圣地——古田會議會址。在這里,沒有枯燥的講解,取而代之的是“任務卡”探索模式。少年們穿梭于青磚黛瓦之間,仔細尋找歷史的痕跡,一幅標語、一件舊物都成為解鎖那段崢嶸歲月的密碼。營員蔡惠賢在參觀后由衷感嘆,書本上的知識瞬間變得立體而鮮活。
營員們在龍巖學院附屬小學與學生一同舞龍。龍巖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長汀臥龍書院、龍巖學院附屬小學,非遺課堂成為“歡樂的海洋”。紅紙在指尖流轉,少年們在傳承人手把手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裁剪,一張張鮮活的剪紙作品隨之躍然眼前;操場上,《采茶撲蝶》的歡快曲調響起,兩地孩子共同起舞,手持竹篾編制的茶籃,腳步雖顯生澀,但純真的笑聲早已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樂曲和我們印尼的傳統舞蹈有些像,但感覺又有獨特的韻味。”營員林珍珠興奮地分享著體驗。此外,威武的中國舞龍體驗、翰墨飄香的書法課,都讓少年們親身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技藝的精妙。
血脈深處回響 山水見證根脈情長
當隊伍走進龍巖華僑歷史博物館,泛黃的舊照片、斑駁的船票、破損的行李箱……一件件展品無聲訴說著先輩們遠渡重洋、艱苦創業的奮斗史。“外公當年大概就是這樣漂洋過海去的印尼吧?”營員楊惠萍駐足在一幅展示南洋華僑支援抗戰的展板前。
營員在冠豸山景區合影。龍巖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自然山水同樣是解讀祖輩智慧的課堂。登臨冠豸山,壯麗的丹霞赤壁令人嘆為觀止。山風拂過,似乎也帶來了若有若無的客家山歌旋律。“這調子讓我想起爺爺以前哼過的歌謠,原來根在這里。”林志良說。在汀江水土保持科技館,通過現代科技了解“客家母親河”的故事及其生態治理智慧,少年們再次被深深觸動:“祖先們選擇在這里生活,依水而居的智慧,至今仍在滋養著這片土地和后人。”在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的探訪也讓營員們親身感受到祖籍地龍巖的自然之美與生態之韻。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孩子們通過親身感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理解加深了許多。他們在這里觸摸到了那些深藏在血脈中的記憶,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聯結,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帶隊老師羅麗芙感慨道。
“曾經模糊的‘根’,如今變成了掌心一片溫熱的紅土——它告訴我,無論將來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總有一盞溫暖的燈,在閩西的山水間為我點亮。”這場龍巖與印尼百年華校的首次文化尋根之約,在年輕的心靈深處埋下了種子。(盧麗寬 方晨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