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群,與同行一起共話醫事~
本文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六月下旬,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操作手冊(2025版)》,該版手冊延續了24版的指標框架,共包含50個定量指標和5個定性指標,新增1項重點監控高值耗材占比指標,其中26項為國家監測指標。
此次發布的25版操作手冊,對臨床醫生的工作將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合理使用創新藥:手冊中新增了對創新藥使用情況的監測,要求醫院在績效考核中剔除納入創新藥應用指導目錄中的藥品收入。這一變化旨在引導醫院和醫生合理使用創新藥,避免過度依賴高價藥物,從而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手冊中對多個醫療質量指標進行了細化和明確,如手術質量、感染控制、合理用藥等。例如,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SSIs)的監測指標,要求醫院加強圍手術期管理,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這些指標的細化,有助于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醫療質量的提升,通過規范操作流程、加強術后隨訪等方式,提高診療水平。
推動分級診療與轉診服務:手冊中在“下轉患者人次數(門急診、住院)”指標中,納入了《關于加強首診和轉診服務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的通知》的相關要求,強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分級診療格局。對醫生而言,意味著在接診患者時,需更加注重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協作,推動患者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合理流動,提高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可及性。
科研考核指標優化:手冊對科研相關指標做出兩項重要修訂。“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明確僅監測省級及以上醫院,地市級醫院需主動申請方可納入;“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首次將衛生技術人員界定為醫、藥、護、技四類在崗人員,強調跨學科協作。這意味著省級醫院臨床醫生需承擔更多科研轉化職責,而地市級醫院則獲得自主參與空間。
數據驅動的績效管理:手冊強調了數據在績效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求醫院加強數據質控,提升數據質量,并探索運用數據質量作為系數對指標結果進行調整的應用機制。這意味著在臨床工作中需更加注重數據的記錄和分析,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優化診療流程,提高醫療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