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古稱梅山,是湖南東部和西部的“界山”。《宋史》里說, “ 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 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p>
在古代雪峰山很難翻越,因為它綿亙300余公里,橫跨80 ~120公里,尤其是具有千米以上的峰巒嶺脊,中段山脊標高1200~1700米。雪峰山的翻越難度超過了南嶺,因為南嶺是幾座大山組成,大山之間還有湘桂走廊,郴連古道,梅關古道等若干低海拔地帶,而雪峰山則是一條海拔千米以上的主山脊連綿300公里,成了不可逾越的屏障。
正是因為如此,“梅山蠻”才困擾了中原那么久時間,一直到宋朝才接受王化,設置了新化和安化兩縣。
那么古人是怎么翻越雪峰山的?
如果不趕時間又怕吃苦的話,那就坐船吧,完全繞過了雪峰山。先順著湘江和西江北上到洞庭湖,然后掉頭溯沅江而上。以邵陽到懷化為例,按照古代行船的速度(順水每天100里,逆水30里),近200里水路,需要40天時間。
那么要趕時間的軍隊,或者要節省成本的商旅怎么走?只有翻雪峰山而過了。
早在唐朝,就開通了邵州(今邵陽)到敘州(今黔陽)的陸路?!对涂たh圖制》的邵州條目有“西北至敘州水陸路六百三十里”。這條路還有考古實證,比如洞口縣江口鎮的唐棧道、山門鎮唐驛磚等。
有人好奇,為什么梅山蠻不襲擾這條陸路呢?因為唐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比較寬松,客商還經常雇傭“蠻人”運輸物資,所以這條路才得以暢通。當時的梅山蠻也會算賬,搶客商只是一次性買賣,搶多了人家不走這條路了,還是合作共贏為好。同時朝廷也在重要隘口設駐軍震懾這些“蠻人”。
但是,這條路非常的難走。
我們以明朝初年寶慶衛指揮使胡海率軍進軍云貴為例(具體見本人撰寫的《》),來詳細解說一下路線。
具體路線為:邵陽市大祥區(寶慶衛駐地)→隆回縣桃花坪街道→洞口縣竹市鎮(向陽橋驛站休整)→洞口縣洞口鎮→洞口縣江口鎮(雪峰山主埡口,海拔980米)→溆浦縣葛竹坪鎮塘灣村(避寒營地)→溆浦縣龍潭鎮(轉運樞紐)→溆浦縣→辰溪縣→沅州(芷江)→入黔 。
有人會問,海拔980米的埡口,這也太高了吧?古人是怎么翻越過去的?目前,埡口的兩邊還各保存著一段石階。東面洞口縣江口鎮的連續石階有487級,垂直爬升148米;西面溆浦縣塘灣村的石階則有562級,垂直下降182米,坡度48.7°。西邊石階內側的崖石上還刻著“去寶慶二百里”(宋政和二年/1112年題刻)。
當年跟著胡海去云貴戍邊的寶慶人,留下了一首《來路歌》,里面有這么一句,“西坡滾馬上天堂”,這一句足以說明石階之險。 乾隆版的《溆浦縣志》里說:“自塘灣上百步磴,石階五百余,馬蹄痕深寸許。”
胡海是正月出征的,正值天寒地凍時節,行軍異常艱苦?!睹魈鎸嶄洝肪?43:“(胡)海率軍逾雪峰山,鑿冰開道,日行三十里?!? 《寶慶府志》記載:“雪深沒膝,凍死士卒百余人。”胡海令“熟苗”兵鑿冰踏雪開道,每5立設一 取暖草棚,最終通過此地。
2019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做了一個實驗,在江口鎮海拔278米的棧道起點,用騾馬負重150斤登這條古道,結果只用了3個小時就到了海拔980米的埡口。這真有點不可思議。
根據這條路線,從邵陽走到溆浦,根據清朝商隊的記載,用時8天左右,只有水路時間的五分之一。
除了這條主路以外,還有一條今益陽穿越雪峰山輔路,路線為: 安化縣梅城鎮 → 樂安鎮 → 煙溪鎮 → 渠江鎮 → 溆浦縣坪底村 → 兩江鄉 → 橋江鎮。
這條輔路主要是一些商旅通行,且以茶葉運輸為主。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