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半年不上班的心理變化”上熱搜。有網友說自己半年不上班后,再也不想上班了。
這幾年,“早日退休”“不上班”成為職場人共同的追求目標。有人開啟自由職業,有人間斷性上班,時不時gap。
“不想上班”是年輕一代對傳統職場角色深刻的反叛與重塑,每天的時間被鬧鐘、通勤和KPI切割得支離破碎,他們不想再繼續忍受格子間的禁錮。
他們厭倦了成為龐大機器上一顆面目模糊、可隨時替換的“螺絲釘”,而是想實現“只工作不上班”的人生理想。
01 掙的不如花得多,結果越干越窮
所謂上班,就是用自己的時間賺取工資。有網友說:每天早上睜開眼,地鐵一擠,電腦一開,忙到晚上九十點,回到家連泡面都沒力氣泡,只想癱在床上刷會短視頻。
本以為熬一熬資歷,會升職加薪,結果卻啪啪打臉,年終獎沒你份,加薪你排后,身體還搞垮了。
@阿諾說工資漲得還沒奶茶漲價快,房租一項就要啃掉一半工資。每天為了逼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還要自費給自己買杯咖啡。
@蘇蘇則是買花愛好者,買花是為了撫慰自己被工作壓傷的心靈,看到桌上有鮮花,就能對沖堆積如山的文件帶來的壓迫感。
上班越累,越想要報復性消費。有人甚至花錢上班,掙得不如花得多,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上班不僅壓力大,而且無法讓大家實現財務自由。
上班期間,職場人把時間全花在了領導安排的事情上,你在幫助公司發展,卻沒給自己留下成長的空間。
耗費了時間,沒有技能的增長。與其花錢上班,不如花時間投資自己。
02 工位像“坐牢”,上班的不自由具象化
每天坐到工位上,大量的工作席卷而來。有網友說:坐在工位上,就像在體驗“坐牢”。
現實中還真存在公司把上班當成“坐牢”,前幾天有新聞爆出一家公司要求員工一天打卡6次,不接受就離職。
無獨有偶,前一段時間,一家公司要求員工上班期間禁用手機、禁止工位放置私人物品、強制員工工位就餐等嚴苛規定。最后,這家公司被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調查。
雖然大部分公司沒有這么嚴苛,但是工位好像就是無形的枷鎖,只要上班,我們就和工作鎖死在一起。
不僅是工位,自從大家開啟線上辦公后,從辦公室工位到家里,哪里都會成為自己的工位。
不管在哪,都好像被工作的枷鎖綁架,有人催進度,有人看流程,還有自己的deadine自動催促。
03 職場濾鏡破碎,工作失去意義感
上下班打卡、繁重的kpi、工作中的情緒消耗…在職場中,被動向前,失去掌控的工作讓我們身心俱疲。前幾天刷到的新聞,很多職場人甚至不得不帶病上班。
當我們實際在職場中經歷過辦公室政治、整天開不完的無效會議,我們卻發現,工作作為謀生手段欠滿,而作為價值追求欠缺。
一位工作十幾年的職場人說,從996的循環里走出來之后,才發現工作是沒有意義的。工作的本質是把我們變成高效的、標準化的、可復制的工具,只要在工作的評價體系里,都是在被馴化的工具人。
工作不僅沒法消化我們的情緒,而會制造大量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當大家發現工作的本質后,開始更多地將時間投入到工作之外。
04 有了不想上班的念頭,怎么辦?
“不想上班”的本質,是人對職場異化的無聲反抗和對更人性化生活方式的向往。
我們可以重新評估工作的性價比,找到自己與職場更契合的相處方式。
第一,尋找替代性生存方式,只工作不上班
當職場人探索過一些新的生存模式,便不想再困頓于格子間了。靈活就業、低物欲生活、數字游民等模式,讓部分人發現“不上班也能活”,甚至活得更舒心。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能與特長規劃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探索自由職業、技能變現或合作型創業,找到自主性與收入的平衡點。
畢竟,上班只能出賣自己的時間掙錢,而一些商業生存模式也可以實現復利或者是被動收入。
第二,選擇人性化職場,尋找工作意義感
如果還是選擇繼續在職場,我們可以尋找更人性化的組織,比如結果導向制、遠程友好型企業等,或轉行到價值感更直接的領域。
@蘇洛說在之前的公司每天加班,上升通道也有限,不僅很累情緒影響也比較大。后來,換了一家公司,不僅同事關系友好,領導也都很nice,每天上班都很放松。
所以,上班也要選擇一份人性化的工作,才能讓自己有價值感。
第三,找到情緒癥結,進行自我調整
“不想上班”是職場人的正常心理過程,我們要學會接受并消化這種情緒,但需區分是暫時性疲憊還是根本性抗拒,避免陷入消極循環。
如果是暫時性疲憊可以適當休息,比如給自己休個長假進行調整;如果是單純對某一份工作的厭倦,可以考慮更換平臺;如果是對按部就班工作產生抗拒,則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想上班”的集體情緒背后,是職場人對自由與意義的重新定義。
我們厭倦的從來不是勞動本身,而是被異化為工具的價值消耗;抗拒的也并非奮斗,而是困在系統里的無力感。
人生廣闊,愿我們都能在謀生與謀心之間,找到自洽的生存姿態。
來源 | 智聯招聘(ID:zhaopin-com)
作者 | 李亞男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