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著說"小明又搶我玩具",或者悶悶不樂念叨"小美總說討厭我"時,我們才驚覺——
原來孩子的小小社交圈里,也藏著傷人的"毒刺"。
孩子的心像海綿,朋友的一言一行都在悄悄滲入。
有些"朋友"帶來的不是陽光雨露,而是看不見的毒藥。
這四類朋友,請家長務必幫孩子擦亮眼睛:
1. 自私鬼:玩具只能是我的!
他們心里只裝著自己,玩具霸著不給玩,好東西永遠自己先挑。
孩子若長期和這樣的"小霸王"相處,慢慢會覺得"只顧自己"天經地義,漸漸失去體諒別人的柔軟心腸。
2. 小騙子:說的話像泡泡,一戳就破
嘴上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就忘光光;編起故事一套一套,真假難辨。
孩子要是習慣了這種"說話不算數"的環境,很容易模糊對錯的界限,甚至覺得"撒謊也沒什么大不了"。
3. 小霸王:欺負人成了習慣
他們仗著自己厲害,嘲笑別人、推搡弱小是常事。孩子跟著他們,要么被逼著一起欺負人,要么自己成了被欺負的對象。
這種陰影,會悄悄啃噬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
4. 牢騷包:看什么都不順眼
他們眼里天總是灰的,一點小事都能抱怨半天。孩子聽多了這些唉聲嘆氣,就像淋了陰雨的小苗,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也會一點點蔫掉。
別擔心,我們不是要替孩子"清理"朋友圈,而是要做他們的"社交教練":
練就火眼金睛: 平時聊天講故事,多問問孩子:"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
"如果是你,會怎么辦?"幫孩子分清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毒朋友"。
內心強大才是鎧甲: 支持孩子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畫畫、踢球、搭積木都好!
當孩子心里有熱愛、有主見,就不容易被帶偏。
做孩子的"情報站": 別只問"今天學了啥",多問問"今天和誰玩得開心?"
"有沒有誰讓你覺得不舒服?"及時了解孩子的交友動態,發現問題早引導。
播種好友誼的土壤: 帶孩子去興趣班、社區活動,接觸更多陽光開朗的小伙伴。好的環境,自然能長出健康的友誼。
教給父母的智慧錦囊:
角色扮演練說"不": 在家玩"朋友游戲",你來演那個非要搶玩具的"自私鬼",教孩子勇敢說:"現在該我玩一會兒了!"
情緒隔離小妙招: 遇到牢騷包朋友,教孩子輕輕說:"我知道你不開心啦,咱們先想點高興的事吧?"
"三明治"溝通法: 對小霸王朋友試試:"你力氣真大(肯定)!但推人可不對(建議),我們一起好好玩吧(肯定)!"
我們能不能完全替孩子隔絕"毒朋友"?不可能!因為那也同時隔絕了孩子學習社交智慧的機會。
就像小樹苗需要經歷風雨才更堅韌,孩子也需要在真實的交往中,練就識別好壞、保護自己的本領。
我們要做的,不是做拿著剪刀的"園丁",而是站在一旁給予支撐和引導的"支架",看著他們自己長出抵抗風雨的力量。
孩子交朋友的路上,磕碰難免。
與其時刻緊張"除草",不如用心澆灌孩子內心的花園——
當自信、明辨和善良的種子深深扎根,那些"毒雜草"自然就失去了蔓延的土壤。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