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拂過,銅川市王益區王家河中心小學的草藥園里飄來淡淡藥香。同學們正踮著腳尖給薄荷澆水,清涼的薄荷味讓他們想起上周剛學做的中藥香囊——這是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里最受歡迎的"爆款"項目。在川口社區馨苑小區廣場上,陳大爺正瞇著眼享受中醫專家的艾灸理療,艾條燃燒的滋滋聲與鄰里嘮嗑聲交織成獨特的市井交響——這是中醫服務走基層的日常場景縮影。王益區一系列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基層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發芽,更讓優質中醫資源下沉到百姓身邊,實現了文化傳承與惠民服務的雙重價值。
“同學們看,這株開紫花的是板藍根,它的根曬干后能泡水解熱呢!”在王家河小學的中醫藥文化示范點,中醫師蹲在草藥園里,用鑷子撥開泥土讓孩子們觀察根莖。王家河中心小學這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點的建成標志著傳統文化教育邁出了堅實一步。該示范點通過“理論+實踐”的立體模式,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中醫藥的魅力。
中醫藥文化講座上,中醫師走進校園帶著黃芪、甘草等實物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聞嗅來直觀認識藥材。中醫藥文化展覽區和草藥種植園則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學習場景。校園內設置的展覽區展示了中醫藥歷史、名醫故事等內容,而種植園內30余種中草藥的分類種植,讓學生們在實踐中了解藥材的生長特性與功效。制作中藥香囊、體驗經絡按摩等實踐活動更是讓學生們親手觸摸傳統文化,不少學生在活動后表示:“原來中醫藥這么有趣,《詩經》里的植物都走進課堂了,以后一定要深入學習了解?!?/p>
“李叔,您這肩頸得注意,不要提重物,咱先艾灸一下?!痹诖谏鐓^義診現場,中醫師孫振川點燃艾條給居民進行治療。旁邊的李阿姨搖著蒲扇喜笑顏開:“昨天喝了您開的薄荷、金銀花茶,嗓子立馬舒服了!”這樣的場景在王益區的各個社區常態化上演,中醫基層服務隊像移動的“健康便利店”,把把脈問診、針灸理療送到居民樓下。
當中醫師的銀針扎進數屽村村民王大哥的肩井穴時,圍觀的大爺大媽們發出陣陣驚呼,稍后等王大哥舒展手臂驚呼“真神,沒那么疼了!”大家立馬排起隊來等候診療,專家還對村民給出了個性化診療方案。此類活動不僅解決了農村村民的實際健康需求,更讓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深入人心。
為推動優質中醫資源下沉,王益區組建了“中醫基層服務隊”,開展了“五進”巡回惠民醫療服務,并出臺《王益區“中醫基層服務隊巡回惠民醫療服務”工作方案》構建了完整的實施框架,方案中明確了2025年3月至12月的活動周期,參與單位涵蓋市區級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服務對象覆蓋轄區全體常駐居民。活動分為啟動、實施、總結三階段,確保全年服務“村、社區全覆蓋”。
從草藥園里的晨露到社區義診的暮色,從孩童香囊里的藥香到老人病歷上的個性化方案,傳統中醫藥文化正以可觸可感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肌理。這不僅是對"大醫精誠"精神的當代詮釋,更構建起一條從文化認同到健康獲益的閉環路徑。王益區正以中醫藥為紐帶,在守護百姓健康的同時,讓中醫藥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與惠民價值的雙重落地。
(羅速速)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