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狀腺疾病高發的今天,超聲、CT、血液檢測等現代技術已成為診斷金標準。然而,北京融科醫院的翟章鎖主任卻用中醫獨有的“四診合參”體系,尤其是脈診這一“隱形檢測術”,在未觸碰患者頸部、未借助儀器的情況下,精準捕捉甲狀腺的異常信號。這種跨越時空的診療智慧,不僅為患者提供了無創、經濟的早期篩查手段,更揭示了中醫“整體觀”對內分泌疾病的獨特認知。
脈診:中醫的“人體雷達”,如何鎖定甲狀腺?
翟章鎖主任常說:“脈是身體的晴雨表,甲狀腺的波動,早就在脈象中留下痕跡。”在中醫理論中,甲狀腺屬“癭病”范疇,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及氣滯、痰凝、血瘀密切相關。而脈診,正是通過感知寸口脈(橈動脈)的搏動特征,捕捉這些內在病理變化:
弦脈如弦:肝郁氣滯的警報
甲狀腺疾病患者常伴情緒焦慮、失眠多夢,脈象多見“弦脈”——如按琴弦,緊張有力。翟主任解釋:“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往往伴隨肝氣郁結,脈象自然弦緊。”他曾通過弦脈結合問診,發現一位長期口苦、月經紊亂的女性患有橋本氏甲狀腺炎,后經甲功檢測證實。
滑脈如珠:痰濕內蘊的信號
若脈象“滑而有力,如珠走盤”,常提示痰濕或血瘀。翟主任指出:“甲狀腺結節、囊腫的形成,多因痰濕凝滯或血瘀阻絡。滑脈是身體在提醒:代謝廢物堆積,需化痰散結。”他曾為一位頸部腫脹、舌苔厚膩的患者把脈,結合滑脈與甲狀腺觸診,提前半年預警結節惡變風險。
沉脈無力:脾腎陽虛的根源
甲減患者常感乏力、畏寒、記憶力減退,脈象多“沉而細弱”。翟主任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甲狀腺激素不足,本質是脾腎陽氣虧虛,無法溫煦全身。”他通過補益脾腎的方劑配合脈診檢測,幫助多位甲減患者減少西藥依賴。
守正創新 “平衡護甲”療法終出爐
翟章鎖自幼耳濡目染,對醫學有著近乎天然的興趣;及長遍覽中醫典籍,三部九侯,脈象經絡了然于胸;到了古稀之年,終于集古今之大成,博眾家之所長,推出了“平衡護甲療法”。
該療法堪稱中西醫互學互鑒,相向而行的融合之作,遵循中醫陰陽平衡學說,通過“補、針、敷、理、清、化、熏、養”等多種手法的綜合調治,以不損傷其他臟器,不干擾機體正常功能為特色,從根源上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恢復甲狀腺的正常功能。一舉開創了甲狀腺疾病治療新路徑,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后來,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治療方法,比如針法、埋線,還有一些局部的治療等。
就甲狀腺激素而言,甲亢就是偏多了,甲減就是缺少了,這是基于病理常識的初步判斷。在基本功能上調整它的這種發病因素,叫“病因治療”。并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從根本上找出病因,再進行調理,使之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結語:在遷徙中永恒,在探索中新生
四十年,家與診室的兩點一線,丈量出的不僅是時空的距離,更是一個醫者對生命的敬畏與執著。翟章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候鳥,在甲狀腺疾病的未知領域不斷遷徙——從局部到全身,從癥狀到系統,從經驗到科學。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醫學大家,從不在既有成就上駐足,而是永遠向著下一個未知振翅高飛。
正如他診室里那幅字所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或許是對他四十年醫路最好的注腳——在人體這個“微縮世界”中,他既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既是解謎者,更是提問者。而那顆競勝之心,終將在無盡的探索中,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