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兩句很常用的祝壽詞,不但方便好記,而且寓意也不錯。
不過,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研究這兩句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這句話里的“東海”很好理解,就是現在的渤海。
但是“南山”是哪座山呢?南方有那么多山,哪一座才是“南山”?
三山之爭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寓意是:福氣像東海的水一樣浩大,壽命如南山一樣長久。
這世上每座山的壽命都很長,完全沒有必要專門提到“南山”,所以這里使用“南山”肯定是有別的用意,這座山肯定不是一般的山。
以“南山”來形容長壽的說法,其實是出自《詩經》。
在《詩經·小雅·天保》中,曾寫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這句“如南山之壽”,便是“壽比南山”的起源。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這“南山”到底是哪座山?有人說是“南岳”衡山,有人說是“華山”,還有人說是終南山。
這三座山為了爭奪這“南山”之名,都快要打起來了。
但是人們爭來爭去,也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馬放“南山”
人們認為“南山”為華山的理由是成語“馬放南山”。
這個成語出自《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這個成語其實是在夸贊周武王的功績。
周武王起兵討伐商紂王時,一路上戰無不勝,很快就打到了牧野。
牧野之戰有可能是最后一戰,因為牧野是朝歌的最后一道防線。
如果周武王占領了牧野,周朝將再無還手之力,這場戰爭也就基本上可以宣告結束了。
牧野之戰如此重要,商紂王卻毫不在意,他依然在皇宮之中夜夜笙歌。
而周武王也采用了“攻心”之計,他向商紂王的士兵們保證,如果在戰前來投奔周朝,那么將會受到優待。
而且等戰爭結束之后,還會得到更多的獎勵,他們的家人也同樣能得到好處。
商朝這些士兵本來就不想打仗,他們都是被強行拉上戰場的,除了少數的專業士兵外,大部分人都是被抓來的壯丁。
這些壯丁在得知周朝的政策之后,全都投奔了周武王,還有一些人臨陣倒戈,商朝的軍陣頓時大亂。
其實周武王覺得牧野之戰可能會很難打,因為這畢竟是最后一戰,但是他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攻心之計,居然有這么好的效果。
商朝軍隊陷入混亂之后,周武王下令全軍出擊,很快便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大部分商朝士兵都是不戰而降,只有極少數人選擇負隅頑抗。
而商紂王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自知大勢已去,選擇了自我了斷。
周武王攻占朝歌之后,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他當即打開商朝的糧倉,將糧食都分給了商朝的百姓。
之后他又拆除了商紂王的豪華宮殿,將得到的好東西都送給了天下百姓。
周武王的做法讓國內百姓安居樂業,一個造反的也沒有,到處都是一副和諧景象。
從此,周武王將各種兵器都收了起來,軍隊里的戰馬也都放生到了華山腳下,世間再無兵戈之事。
“馬放南山”說的就是這種“天下無兵戈”的盛世景象。
這里的華山雖然也被稱為“南山”,但是看不出來與“長壽”有什么關系。
之前我們也說了,這座“南山”肯定得有點特殊之處,不然憑什么被用在這里?
但是現在看來,華山這座“南山”似乎并沒有特殊條件,因此我們先將華山排除在外。
終“南山”道
在這三座山里,終南山其實是呼聲最高的一座,因為終南山與道教的關系密切,有很多人都是在終南山“得道成仙”的。
“得道成仙”的人自然會長壽,傳說中那些老道士最少也得是一百歲往上,九十歲還能健步如飛。作為道教的發祥地之一,終南山上留下的傳說數不勝數。
春秋時期,楚康王讓自己手下的學者尹喜擔任函谷關守將,平日里就駐守在函谷關。
尹喜是個“天文學家”,他為了更方便地觀察星星,就在終南山上修建了一座“觀星樓”,每天晚上都在這里觀星。
某天晚上,尹喜看到天上的吉星居然向西移動了,他馬上意識到有高人要來。
第二天一早,東方紫氣升騰,這也正好印證了昨晚的天象。
三天之后,尹喜看到一位騎著青牛的老人路過函谷關,馬上便認出了此人乃是老子。
尹喜趕緊過來招待老子,而且他還將老子帶到了自己的“觀星樓”中。他早就聽說老子是個圣人,于是想要拜老子為師。
老子并沒有答應,但是他留在觀星樓講經著書,將《道德經》傳授給了尹喜,而這部五千字的《道德經》便是道教起源的根本。
尹喜得到經書后大喜過望,從此開始苦心研究,最終“得道成仙”,建立道教之后飄然而去。
終南山的這些傳說,都與道教有關系,雖然道教的一些人或者事確實與長壽有關,但是總覺得差了一點味道,不夠直接。
而且時間也對不上,終南山出名的時候,可比《詩經》要晚多了,寫詩的人也不能預感到終南山會出名吧?因此終南山先觀望一下。
“南山”主壽
現在就剩下最后一個“南岳”衡山了,雖然衡山并不怎么出名,但是仔細了解過衡山之后,就可以肯定地說:“壽比南山的‘南山’,說的就是衡山。”
衡山地區甚至有一種獨特的“福壽文化”,而且這種文化源遠流長。
《星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天文學著作,成書時間肯定在戰國時期之前,而在這本《星經》中,記載著衡山成為“壽岳”的原因。
眾所周知,天上有二十八星宿,這些星宿各有各的權力,分別管理人世間各方面的事。
這些星宿為了更好地“執行任務”,在凡間都有對應的山,而衡山對應的星宿為“軫星”。
軫星的權能就是世間萬物的壽命,不管是人還是獸,其壽命都與軫星有關。
正因如此,衡山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壽岳”“比壽之山”“主壽之山”。
傳說中南岳主神為“祝融”,這位火神不光是管理人家的火,還主管人間的“福祿壽”,因此到南岳祭拜祝融的人也非常多。
現如今,衡山的壽文化已經十分發達,只要親自去一趟,應該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因為衡山的很多山石上就刻著“壽”字。
因此,“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其實指的就是南岳衡山。華山和終南山雖然也與“長壽”有點關系,但是關系不如衡山緊密。
關鍵是,衡山這“壽岳”的名號也不是白叫的,不知什么原因,衡山周邊村子里的老人,確實會更長壽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