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路燈照得亮堂堂的,夜晚出門再也不用打著手電筒了。”7月3日,信陽市新縣泗店鄉陸灣村的張大爺站在家門口,望著重新亮起的路燈,臉上的溝壑被幸福的笑容填滿。這一抹笑容的背后,是泗店鄉“晝訪夜談”活動繪就的民生新圖景,更是黨群連心的生動寫照。
民生改善始于傾聽。不久前的一個傍晚,夕陽的余暉傾灑在陸灣村的一處空地上,鄉村兩級干部與鄉親們圍坐成圈。張大爺指著不遠處的巷道,說出了困擾大家多日的煩心事:“我們這兒的路燈前兩天壞了,夜晚出門得打著手電筒才能看清路。”“可不是嘛,深一腳淺一腳的,你說這要是摔一跤可怎么辦。”……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道出了對夜間出行安全的擔憂。這些質樸的話語,如同一記記重錘,敲在了在場干部的心坎上。
群眾的呼聲就是工作的“風向標”。泗店鄉迅速行動,一場溫暖的民生實踐就此拉開帷幕。鄉黨委與村“兩委”協同聯動,雙管齊下,一方面對接縣總工會爭取政策資源,另一方面充分整合村集體資源。短短幾天時間,22盞嶄新的路燈次第亮起,照亮了鄉親們的回家路。不僅如此,泗店鄉還成功爭取到縣發改委的項目支持,120盞路燈即將實現“全域點亮”。目前,泗店鄉“照亮回家路”工程持續推進,累計安裝、維修路燈248盞,每一盞燈都映照出泗店鄉為民服務的初心。
“晝訪夜談”帶來的改變,遠不止路燈的明亮。在泗店村,針對屋脊洼村民組的飲水難題,泗店鄉鄉村兩級干部帶著數據勘察、揣著方案入戶,經過科學研判,最終敲定打深井方案。僅用10天時間,180米深的機井噴涌出甘泉,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用水之憂;在大畈村,面對汛期安全隱患,泗店鄉黨委爭分奪秒,組織施工隊緊急修復15米塘岸,重砌13.5米石岸并完成30米勾縫加固,在雨季來臨前筑牢了安全防線……這些民生實事的落地見效,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更拉近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自“晝訪夜談”活動開展以來,泗店鄉始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首位,通過面對面交流,精準聚焦群眾關切,用一件件“小實事”托起“大民生”。截至目前,泗店鄉已開展“晝訪夜談”活動17場,覆蓋群眾3950余人,收集意見建議91條,村級自辦40項,解決問題33項,向上協調問題18項。
“讓老百姓滿意,是我們工作的最高目標。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晝訪夜談’工作機制,用腳步丈量民需,用實干踐行擔當,不斷提升鄉親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泗店鄉主要負責人話語鏗鏘。(通訊員:黃珊珊 李煒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