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開局一幅圖:
剛剛,也就是7月5日的中午,廣鐵長沙客運段發(fā)布了上面這則通報。
這個通報,讓我午睡時,格外心神不寧,一直在半夢半醒,一直又驚又怕。
因為,我昨天剛寫了小伙砸破車窗這事,今天通報就來了,而且,內(nèi)容對我昨天提出的批評,有點杠上了。——他們竟然認為,當時沒有達到破窗的緊急程度!
我基本不質(zhì)疑官方通報,原因只有兩個字——不敢!
不是說官方通報就都是正確的,而是議程到這步,再質(zhì)疑的話,可能會付出巨大代價。
這就是經(jīng)驗之談,也沒什么好解釋的,懂的都懂。所以,很多事件,官方通報一出來,再有意難平,也都只能一聲嘆氣,各自散去。
這是目前輿論監(jiān)督的死結。不過,今天,我要斗膽多說兩句。
廣鐵長沙客運段這種主體說的話,老百姓總是可以討論一下的吧?
昨天,我那篇《》,反響不錯,不是因為閱讀量比較磊,而是留言區(qū)一派人間清醒。
我的觀點是,那哥們砸得對,砸得好,是覺醒者,是行動者,是俠之大者,是見義勇為。
當然,除了表揚砸窗人,對這起事件中的小權力,也日撅了一通。
總體意思是,他們竟然也配“批評教育 ”砸窗人的義舉?!不想,今天回應就來了!
但,我真不覺得自己翻車了,仍然覺得那個“批評教育”是不正確的。
根據(jù)官媒報道的現(xiàn)場視頻,當時,列車停了3小時,現(xiàn)場乘客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不少人干脆脫掉上衣了,而且還有乘客中暑暈倒,大家都在喊“要悶死了”“都缺氧了”……
這種情況,這個通報說,工作人員研判認為沒到“緊急程度”。
明明都是危急存亡之秋,都需要緊急避險了,都只能自救他救了,咋就不緊急了,砸個窗為啥就要受“批評教育”?
有資格來“批評教育”他人的,大抵是因為自己是正確的,是站在道德這邊的。
但,從腳底板想到頭發(fā)梢,我還是想不明白,鐵路工作人員這種判斷的依據(jù)和自信從哪里來的。
說實話,看完這則通報,我長吸了一口氣,突然想到媒體領域有一句老話——“喪事當作喜事報”思維。
這是一份給自己臉上貼金,為自身問題開脫濃墨重彩進行“自我表揚型”的雄文。
反正,通篇內(nèi)容都在講當時鐵路部門工作做得多么好,服務得有多么貼心,還說當時已經(jīng)把廂乘務間、廁所、洗臉間、車廂內(nèi)能夠開窗通氣的氣窗都開了
就這句話,可以琢磨的空間都太大了。
把乘務間、廁所、洗臉間的窗開了,這些逼仄空間里透過的風,真能吹到狹長空間里的每個人身邊嗎?
真正的問題是,沒到開車窗的“緊急程度”,這個夠開和不能夠開之間的標準和界線,到底是什么?
現(xiàn)場有脫衣服的,有頭暈,有中暑的,有喊透不過氣的,他們能夠承受的生命臨界點在哪點。
我個人認為,盡管他們理由都是車內(nèi)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但對真正的危險程度,自己也并沒有十足把握。
因為這個自我表揚的通報,在集中夸贊怎么給乘客送八寶粥礦泉水時候,還強調(diào)叫了10輛120救護車
這,難道不是在用自己的手指戳自己的雞眼呢?
如果有把握,如果不危急,你調(diào)動那么多救護車來,是錢多騷的?
最尷尬的是,這則通報話風一轉,來了一段很陡的轉彎——對小伙砸窗行為進行了否定,為自身“批評教育”行為點贊。
承認“車內(nèi)雖悶熱”,強調(diào)沒到“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反正,正面反面都被你說了,標準都在你那里,一切都由偉大的中國式文字游戲來兜底!
說不白了,不就是因為緊不緊急的話語權掌握在你們手中,而乘客的感受并不重要了。
如果真不緊急,為什么已經(jīng)有人“暈了”,大家都在狂喊“透不過氣”?
是的,從通報字里行間,不難看出,還是在怪老百姓太“矯情”呀,還是在怪大家這點痛苦都不能忍一下!
這,才是這則通報隱藏的文本。
不由想起鄭州地鐵事件了,那次為何會死了那么多人?
當時,人們不敢砸窗,是認為砸窗可能支付的代價可能太大?還是現(xiàn)場管理者也在引導還沒到“緊急程度”?
我的觀點來了:權力倫理的基本底線,是不應把普通人推到命懸一線。
我的理由很簡單:生命永遠不是拿來作為賭注的。
常識告訴我們,每個人身體條件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災難的承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現(xiàn)實告訴我們,很多普通人其實已經(jīng)很能忍了,這,是他們的高貴,也是他們的悲哀。
只有一個黑衣人砸窗,從側面證明,絕大多數(shù)人們都是拱手把自己生死交給了這些大小權力。
縱然如此,哪怕是小人物“服從不絕對”,就是“絕對不服從”,在這種習慣性思維下,權力對待普通人哪怕是一點違逆,都要擺出一幅“氣勢上不能輸”的傲慢和無知。
今天這個通報,真的令我格外悲愴。因為是一個典型的不符合權力倫理的通報。
“你再忍一忍,你再等一等”,這句話,如果是親人戀人說的,那可能是安慰,可能是告白;
但,如果是權力對民眾說的,也可能就是冷漠,就是蠻霸,就是失職,就是推脫,就是虛于委蛇。
對待權力與民眾的基本邏輯關系是:不憚以最大惡意揣測權力失范的后果,不憚以最大善意悲憫普通人的生活選擇。
人類法治和文明的進步,也決定著不能任由權力來掌握民眾生死。
誠然,鐵路方面不愿開車窗車門,也有其善意考慮。比如,擔心有人下車或摔傷,造成人身安全風險,認為這種風險要大于被悶熱的身體痛苦。
這,這是管理可以彌補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化、一刀切,不去以人為本,只知道懶政怠政。
事實上,這次窗戶砸破后,工作人員把持著車窗口,也很容易地祛除這個風險點。
那,他們?yōu)槭裁淳褪遣辉冈诠芾矸丈隙噙~出人性的一步?說白了,那樣,累的是工作人員,爽的是普通乘客。
也正為如此,直到現(xiàn)在,他們還在狂贊自己做得有多好,認為沒到“緊急程度”,認為乘客可以“繼續(xù)忍”。
現(xiàn)在,現(xiàn)場危機解除,輿論危機來了,于是,他們終于拉下面孔,認為對砸窗男子的“批評教育”,已是仁慈,是給足了面子,是柔性執(zhí)法。
不難想象,如果不是輿情這么大,如果不是民意自覺集體充當砸窗小伙的保護力量,恐怕砸窗小伙就不是只被“批評教育”這么簡單了。
真是滴水不漏地自我表揚,真是分毫不差地自證偉大。
但,只要看看網(wǎng)友留言,就明白了,這種權力賞賜意識,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不得不說,人們已經(jīng)自覺警惕把生死處境的判斷,隨意交給那些過度傲慢與自信的主體了。
這是因為,太多太多的經(jīng)驗教訓在說明,權力過度自信,往往就是人禍的開端。
公民精神最大的價值在于獨立判斷。是時候清醒了,在與一些權力博弈的時候,要學會承受“不服從”的代價。
這個代價的標準是什么?顯然,這是個很具體的話題。
但,總體而言,我的觀點是,除了生死,其他任何代價,都不重要。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但,到底是不是危墻,還得自己判斷,來選擇逃離的速度和時機。
讓自己抵達平安之境,接下,冷靜看待一切表演。
還是那句話——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一定還是別人。
或許,這句話,才是當前上下右左的普遍共識。
PS:全文完。共2667字。圍繞今天文章內(nèi)容,特別推薦邱兵這本新作,我們必須讀懂生命的意義,才能懂得在關鍵節(jié)點如何選擇。
歡迎大家掃下面二維碼,能加我一個星標,或者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期待一鍵三連,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視頻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