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龍蝦又沖上了熱搜。可這事兒已不再是“新鮮”事了,近兩年,小龍蝦降價的消息事頻繁出現在熱搜榜上。
曾經的它是“夜宵頂流”,備受大家追捧。可現在,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小龍蝦銷量是上去,但價格卻出現腰斬。
從40多元一斤,“電梯式”跌破底點,只要10元一斤,相比剛上市時跌了近70%。
這小龍蝦在夜宵餐桌的“C位”,難道真的不保了嗎?
這十幾年來,小龍蝦一步步地走上了“夜宵頂流”的位置,還成為“社交貨幣”。
在最火的時候,北京簋街有一半多的店都賣“麻辣小龍蝦”,從下午到晚上,店門口幾乎都擠滿了人,就為了吃那一口“爽”。
這火爆的“場面”,把小龍蝦的供應端熱情給帶動了起來。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它已經形成從養殖、加工到餐飲的完整鏈條。
就在這幾天,湖北批發商肖康健的手機快被打爆了。
每年二三月份,開始陸續上市了。到了四月份,肖康健就特別開心,因為“炮頭蝦”的最高批發價能賣到100多元一斤,一天下來能賣出2000多斤。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到了五六月份,它的價格就出現了斷崖式暴跌。“炮頭蝦”降到了25元一斤,中青蝦也跌到了11.5元一斤,小青蝦更慘,只剩下10元一斤。
不只是湖北有這種現象,全國各地都差不多。像山東、安徽等產區,也出現了“價格戰”,競爭非常激烈。
山東的中間商仇廣東就趕上這時間點,一開始上市時,一兩多的大蝦能賣100多元一斤,可現在只賣50多元一斤。
還有那種4到6錢的蝦,之前能賣30元一斤,現在跌到了16元,這價格變化太快了,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從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數據來看,今年1到4月,小龍蝦的全國批發價格最高能到35元一斤,可到了5月就降到了19元一斤。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多了就賤賣。”
價格暴跌并非偶然,是季節性洪峰遇上供應爆炸。
5月份后,全國300萬噸小龍蝦的集中上市,還有這湖北、江蘇的老產區擴產,廣西、四川的新產區加入,蝦塘面積突破到3000萬畝。
可小龍蝦市場就像個被塞爆的倉庫,批發商的日常銷售額卻翻了10倍,從1萬斤沖到了10萬斤……
不過,這低價的背后,養殖戶的日子可不太好過。他們每畝地的利潤被壓得很低,只有2000元左右。
雖然消費者能享受到便宜的小龍蝦,但整個產業卻暗流涌動。
小龍蝦太多,年輕人不愛了?
在夜市里,啤酒、燒烤、小龍蝦這“三巨頭”一直是大家的心頭好,尤其小龍蝦,很多人看到就饞得不行。
不過,有細心的人可能發現了,今年它好像沒以前那么受歡迎了,這是發生了什么?
據北京簋街的麻小店老板透露,“一份小龍蝦賣100多元,結果很多年輕人覺得太貴,就去吃30元的預制菜了。”
而導致這問題,主要是這些年它太受歡迎了,價格一下子漲得很高,特別是旅游旺季的時候,那價格更是翻了好幾番。
不過,有些年輕人抱怨吐槽:“蝦殼占了一半,吃個寂寞!”……這話其實說出了很多消費者的心聲。
其實小龍蝦的性價比是有點低,去了湯湯水水、配菜,真正能吃到的肉,就那么一點點。
要是想吃個痛快,那得吃好幾盤小龍蝦。可現在經濟不太景氣,大家花錢都更謹慎了。
還有人擔心小龍蝦的健康問題。因為小龍蝦養殖對水質要求不高,簡單說就是它比較“臟”,所以大家擔心它身上可能帶著寄生蟲和細菌。
而這種種原因,使得小龍蝦的“社交貨幣”光環逐漸地褪色。
90后雖是消費主力,但如今他們更喜歡宅在家里追劇時,點上一份撈汁小海鮮或麻辣田螺,那是因為它們性價比更高,還不用剝殼。
據統計,2024年,小龍蝦的餐飲店閉店率比上一年高出了45%。現在,餐飲行業越來越豐富多樣,熟食、預制菜、速凍食品等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江蘇楠景水產的袁潮也早早嗅到了危機。他把整只麻辣蝦拆解成小龍蝦拌面、蝦球蓋飯,甚至開發了荔枝釀蝦球的創意菜。
經濟學者曾說過:“沒有永遠的風口,只有變化的潮流。”
當養殖端還在拼命增產時,消費端已悄然轉向。年輕人嫌貴又麻煩,小龍蝦去殼后僅剩46%可食,客單價卻比燒烤高出一截。
年輕人要的不是“排隊兩小時吃蝦”的儀式感,而是高效、多元、有趣的體驗。
冰鎮泡蝦配上鄱陽湖的晚風,爆辣蝦挑戰著味蕾的極限……這些才是留住消費者的真本事。
從之前的瘋狂“擴張期”到了現在的平穩“冷靜期”,小龍蝦產業還是需要來一次“二次革命”。
湖北蝦農蔣代元今年沒跟風養大蝦。
雖然今年他和家人承包了40畝的蝦稻田,可在村里幫助下,他學習直播帶貨,也拓寬銷售渠道。
他家的中青蝦通過線上渠道賣到了全國各地,其價格還比本地高3元左右一斤,銷量也翻了一番。
通過跨區域錯峰供應,延長了供應周期,緩解了季節性的供需矛盾,實現了“四季有蝦”。
而潛江的“小龍蝦+文旅”模式更是厲害。
在龍蝦節那天,發放了40萬元消費券,搞了蝦王爭霸賽,把全國的吃貨們都吸引了過來,把吃蝦變成了一場盛世的嘉年華。
而像這樣的節慶活動,對它產業的總產值來說,其實貢獻可不小,都超過10%。比如說那第五屆小龍蝦產業大會永修龍蝦蝦王的爭霸賽……
創新是唯一的出路,模仿死路一條。
價格下行暴跌也敲響了警鐘,小龍蝦產業需要從“拼產量”轉向“拼價值”。
廣西用溫水養殖搶占冬季高價市場,山東開發即食蝦球;加工廠把蝦殼變甲殼素保健品,蝦尾出口日本、韓國等。
據報告統計,2024年小龍蝦深加工產品的情況是這樣的:蝦尾比上一年增加了6%,蝦仁增加了10.6%,調味蝦那就更厲害了,一下子多了33.3%。
還有冷鏈物流直達全國,科技下鄉推廣稻蝦綜合種養……
這一切都是為了小龍蝦跳出“季節性內卷”,餐飲行業得跟上消費者習慣的變化,趕緊更新調整商業經營策略和思路。
要滿足消費者各種各樣的口味需求,來突出“龍蝦社交”賣點,實現四季有蝦、天天嘗鮮,這樣才能重現“夜宵頂流”的輝煌。
夏夜的晚風里,一盤10元的小龍蝦配個啤酒,這就是打工人最踏實的快樂。但這份“自由”背后,是小龍蝦產業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挑戰和突破。
小龍蝦價格時常會反彈,但下次剝蝦時,或許該敬這些產業鏈上的“革命者”一杯。沒有他們的折騰,哪來我們的痛快?
參考資料
央視網:《“夜宵頂流”價格大“跳水”!》
每日經濟新聞:《“夜宵頂流”價格腰斬,估計還要跌!上市初期一個市場日銷1萬斤,如今每天賣10萬斤!銷量還在增加》
光明網:《小龍蝦價格暴跌近50%!還會再降》
中國商報:《最低只要10元一斤!小龍蝦大降價,相比剛上市時價格跌了近七成》
作者:心吾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