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xhere
撰文|沈夢溪
審校&修改|阿嫻
化妝是現代社會的必備技能之一,人們愿意花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在上面。當然,化妝這種事情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人完全也不遑多讓。 為了讓自己更美一點,TA們往自己臉上、身上抹各種油脂、植物提取液,甚至是諸如孔雀石、鉛粉、水銀粉、放射性物質等有毒有害物質。 這些東西有沒有讓TA們更美一點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其中部分物質會讓TA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人類有記載的最早的化妝的記錄是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人的化妝方式其實已經與現代差不多了,他們抹面霜、抹身體乳、涂眼影、涂口紅、染指甲,也戴假發,有著精美程度不輸現代的化妝工具。
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的化妝盒。|wikipedia
有些科學家認為,古埃及的化妝并不單單起源于愛美之心,而是適應當時氣候環境的一種方式。埃及酷熱干燥,由于日照強烈,所以古埃及人會在眼睛周邊涂上一圈大大的眼影,眼影有黑、綠兩種顏色,這兩種顏色自于輝銻礦、方鉛礦和孔雀石。古埃及人將礦物磨成粉末以后加上其他物質調和一下就涂到眼睛周邊,我們在電影《埃及艷后》中就能夠看到這種妝扮。
其中,輝銻礦(Sb?S?)是一種細長的針狀礦物,簇狀結構的輝銻礦通常形成于熱液活動區。硫與銻會在低氧和 500℃高溫環境的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輝銻礦。在海底熱液噴口,海水進入海底裂縫,被巖漿加熱,以熱液形式從海底噴出,就會形成適合輝銻礦產生的條件。然而,吸入輝銻礦粉末中的銻元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引發心臟疾病、惡心及肌肉關節疼痛。
1963年伊麗莎白·泰勒版《埃及艷后》劇照,注意眼睛周邊的深藍色眼影,這是由藍銅礦粉末制作而成。|flickr-James Vaughan
在古埃及人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們繼續鉆研“變美”技術,皮膚不夠白怎么辦——涂粉!在這些粉底中,最著名、最臭名昭著、到今天依然還有可能出現在化妝品中的“變白粉”就是鉛粉了。
鉛粉一般來講就是白鉛(碳酸鉛),這是一種天然的白色粉末,能夠讓臉部變白變亮,據說還有緊致的效果(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鉛的化合物也都是白色的,也都可以被用作粉底使用)。中國最早的鉛粉的記錄是商朝,西晉《博物志》中就曾記載“紂燒鉛作粉“,所以中國有個成語叫做“洗凈鉛華”,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就是“我要卸妝了……”
碳酸鉛粉末,其實很多鉛化合物的粉末都是白色的。|wikipedia
比商代稍微晚一點的古羅馬時代,人們也非常喜歡鉛粉作為粉底。 而且他們比埃及人更激進,為了讓皮膚顯得白一些,他們會使用動物尿液、雞蛋、硫黃、醋、白鉛、家禽排泄物等各種奇怪的物質混合在一起涂到皮膚上。 而到了中世紀,西歐的貴族們將其更加發揚光大了。 當時西方流行的風潮被戲稱為“dead white”,翻譯一下就是死白。
人們用鉛和醋混合在一起涂到臉上,把整個臉完全涂白然后再在死白的臉頰上抹紅鉛(四氧化三鉛),以此讓臉上顯示出“健康”的玫瑰色來; 同時,他們還會用硫酸鉛去除臉上的雀斑等瑕疵。 (PS: 日本、中國古代也都有類似的風潮,我們在唐代的畫以及現代藝妓臉上都能看到這些)。
在古代,滿臉涂白曾經是整個世界的風潮,我們現在在日本藝妓身上還能看到這種與現代迥異的審美。|Pexels
但是,鉛實際上對人體是有劇毒的,在如此大量的涂抹到身上之后,它會從皮膚滲入體內造成鉛中毒。 表現在臉上是皮膚發生紅腫、出現黑斑、皮膚變暗等,這種效果會讓人們更加大量的使用鉛粉來遮掩,從而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表現在身體內部就是神經衰弱、全身無力、記憶力減弱、頭痛、惡心、嘔吐、高熱、煩躁、昏迷等癥狀。
其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曾因為鉛中毒而導致脫發和發際線后退,然而當時的英國貴婦們瘋狂模仿伊麗莎白一世,于是那一陣還流行過把自己前額的頭發拔掉的風潮,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這一時期的貴婦油畫都是類似伊麗莎白一世一樣,發際線比較靠后、露出光潔的額頭的形象。
中世紀時期伊麗莎白一世的油畫,注意白臉和發際線。| wikipedia
除了鉛之外,另外被大規模用于化妝品的物品就是汞了。汞能夠起到亮膚和緊膚的作用,而且朱砂作為一種汞礦物也是一種非常靚麗的化妝顏料。在中國,2600年前左右的春秋時代,就有一個叫做蕭史的人給他的妻子制作了一種叫做飛雪丹的化妝品,這個飛雪丹其實就是氯化亞汞(水銀粉)。
古羅馬人也不遑多讓,將含汞的物質大量用作化妝品。但是長期使用也會汞中毒,在皮膚上出現紅色斑丘疹,嚴重還會出現剝脫性皮炎,同時還會導致呼吸困難、牙齦腫痛、糜爛、腹瀉、腎病等多種嚴重癥狀。
朱砂,就是硫化汞,本身是一種鮮艷的紅色顏料,也能夠提煉出水銀來,水銀繼續制作出的氯化亞汞就是一種著名的白色粉底。|wikipedia
另 外,中世紀到近代,還有很多人相信服用砷能夠讓皮膚變白,因此很多人會內服砷作為美容——這不就是吃砒霜嗎?
還有一種金黃色透明礦石——雌黃,在古代中東地區被用作明黃色顏料來使用。古人還曾用它涂改錯字后人就用“信口雌黃”來比喻不顧事實。 古代醫學曾將其敷于皮膚潰瘍處,認為它能通過干燥創面來促進愈合,但事實上,雌黃中的砷會導致組織損傷,皮膚暗沉、增厚、潰瘍,以及心臟病。
到了近代以來,情況其實也沒有好轉多少。 自從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以后,有些商人發現有些放射性元素能夠在晚上發出熒光,于是將這些放射性元素添加到口紅、指甲油等化妝品之上。
1918年美國論壇報所刊登的添加了放射性物質的化妝品的廣告 圖/dissident-media.org
這些故事我們聽起來似乎都覺得不可思議吧? 但是仔細一想, 自然界中的礦石有繽紛的色彩,與此同時肯定包含了危險的化學元素。 古時候人們不知道這些物質的危害性,我們現在知道了,因此禁用了它們。
你還知道有哪些致命的礦物嗎?有些很有可能就 藏匿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最新一期7月刊的《萬物》雜志中,有一篇文章《致命石頭》,將為你講解自然界中的10種危險礦物,它們長啥樣?是怎么形成的?在哪里會接觸到?
其中許多致命礦物簡直聞所未聞!化學式有這么長——Cu(UO ? )?(PO4)??12(H?O)
歷史悠久的文物可能就在你附近的土地之下,要找到它們,你不僅需要趁手的工具,還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尋寶技巧和法律法規。《寶藏獵人第一課》將教會你怎么尋找寶藏!
新一期的《萬物》雜志博物館專欄,我們將帶你走近《可口可樂世界》,探尋可樂的悠久歷史。你一定聽說過“可樂以前是藥品”這樣的傳言,那么傳言是真的嗎?可樂的配方藏在哪里?什么是可口,什么是可樂?
快點買來看看吧~
更多精彩內容,就在
2025年《萬物》雜志
現在訂閱全年雜志, 可免費獲贈
萬物全年音頻節目
萬小物印章盲盒
還有更多好禮等你開啟!
將“把科學帶回家”
不錯過每條有趣科學推文!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