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群里總流傳: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西瓜致癌;但實際上,冰箱里總是囤著:反復燒沒油的雞、幾頓吃不完的菜......
那隔夜食物真的不能吃嗎?其實有些菜能吃,但有些菜卻暗藏風險!
(圖片由AI生成)
近日,深圳疾控發布緊急提醒,警惕這種食物隔夜,此類毒素1毫克即可致命!
一盤涼菜
讓68歲阿姨全身“換血”
近日,68歲的王女士(化名)被一道家常涼菜“撂倒”,出現了嚴重的急性肝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病情不容樂觀。
送醫檢查后,發現她的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值的數十倍,雖然進行了護肝、糾酸、補液等治療,病情仍持續惡化,陷入昏迷并出現肝衰竭。
醫生從其家人口中得知,王女士吃的涼拌白木耳,是前一天剩下的,足足泡發了一整夜。
(圖片由AI生成)
因此,高度懷疑王女士是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立即對其進行血漿置換,并對癥進行臟器功能支持治療。
經過近一周時間的搶救,王女士才成功脫險、轉危為安。
米酵菌酸毒性非常兇猛
1毫克即可致命!
真正能毒倒人的木耳須具備以下要素:
1.高溫天;
2.泡發時間過長,或泡發后放置時間過長。
在上述條件下,很容易滋生“椰毒假單胞菌”。雖然這種細菌并不致命,但它的代謝物“米酵菌酸”,其毒性非常兇猛,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溫、難溶于水的特性,高溫烹飪也無法去除,所以即使認真清洗、煮熟已經“變質”的木耳,毒素也沒辦法完全去掉,依舊會引起中毒。
(圖片由AI生成)
中毒后,潛伏期通常為0.5-12小時,也可能長達3天,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臟、大腦和腎臟,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因為沒有解毒的特效藥,臨床上只能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極高。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日常中以為能吃
其實可能“有毒”的5種食物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看似沒壞但有很多安全隱患的食物呢?
最最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別吃!建議轉發給爸媽。
1
有哈喇味或發苦的堅果
許多家庭都常備堅果,每逢節日更是會大量囤積。但堅果熱量較高,每次食用量有限,常因剩余而久放。
若儲存不當,堅果輕則因氧化產生哈喇味,不僅影響口感與營養,氧化產物還會刺激腸胃引發炎癥;重則可能被黃曲霉污染,生成黃曲霉毒素。
這種毒素是世衛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毒性強度是砒霜的 68 倍,且耐高溫,280℃以下難以破壞。
苦杏仁的毒性更易迅速顯現,其含有的氫苷在體內會分解出氫氰酸,誤食 20 到 60 粒即可中毒。
建議:若堅果出現哈喇味或苦味,需立即丟棄并漱口。花生、核桃等易霉變的堅果,建議選購小包裝,密封后存放于陰涼避光處。
(圖片由AI生成)
2
發芽的土豆
土豆便于儲存,很多人習慣一次性購買大量。但存放過久發芽后,部分人常因不舍得丟棄,覺得挖掉芽眼就能食用。
事實上,發芽或變綠的土豆會產生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含量較低,通常每 100 克含 5 到 10 毫克,但發芽后含量會大幅飆升,芽眼周圍及變綠部位每 100 克可達 500 毫克,食用風險極高。
誤食后輕則出現咽喉灼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重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若一次食用 50 克變綠發芽的土豆(約含 200 毫克龍葵素),就可能引發中毒。
建議: 選購土豆時選擇表皮光滑、色澤正常的,儲存時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溫度不超過 10℃),避免陽光直射。若土豆發芽或表皮變綠,應直接丟棄,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龍葵素,需避免食用。
(圖片由AI生成)
3
發苦的瓜果
當瓠瓜、絲瓜等葫蘆科瓜果發苦時,不少人因覺得 “苦味敗火” 而舍不得丟棄。
這類瓜果變苦是因產生了葫蘆素,這種毒素具有較強熱穩定性,即便高溫烹飪也難以分解,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頭暈、嘔吐、腹痛,嚴重時可引發器官衰竭。
建議: 挑選瓜果時留意表皮有無異常斑點或腐爛跡象,選擇完整無磕碰的。若發現本應不苦的瓜果帶有苦味,需果斷丟棄,切勿心存僥幸。
(圖片由AI生成)
4
部分腐爛、發霉的蔬果
面對腐爛的蔬果,有人認為剔除腐爛部分仍可食用。但即便去除壞損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細菌、霉菌污染,產生亞硝酸鹽、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
例如腐爛的生姜會生成毒性極強的黃樟素,少量食用也可能導致肝細胞中毒變性,損害肝功能。
此外,腐爛蔬菜更易產生亞硝酸鹽,實驗表明,發霉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未發霉時的 2 倍。長期食用這類蔬菜,亞硝酸鹽會干擾血液的氧氣輸送,導致皮膚、嘴唇發藍,甚至引發貧血。
建議:蔬菜建議現購現食,減少存放時間。若發現部分腐爛,應整顆丟棄,切勿冒險食用剩余部分。
(圖片由AI生成)
5
紅心的甘蔗
甘蔗出現紅心并非含糖量高,而是霉變的征兆。每年 2-4 月天氣轉暖時,甘蔗易被節菱孢霉菌污染,產生神經毒素 3 - 硝基丙酸,導致蔗肉出現 “紅心”,并可能伴隨酒糟味。
3 - 硝基丙酸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中毒潛伏期極短,通常為數分鐘至數小時。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等消化功能紊亂癥狀,隨后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嚴重時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該毒素尚無特效解毒藥物,僅能對癥治療。
建議: 購買甘蔗時仔細查看切面顏色,若發現紅心或聞到異常氣味,應拒絕購買。若家中甘蔗出現類似情況,需立即丟棄,即便未變紅的部位也可能已被毒素滲透,不宜食用。
(圖片由AI生成)
你還知道哪些看似能吃實則有毒的食物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南方都市報、科普中國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