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快到了,這是調養孩子體質的好時機。這段時間天氣最熱,身體內部能量也最足,毛孔更容易打開,氣血流動快,更容易排出體內積攢的寒濕。
對于體內有寒氣和濕氣的孩子來說,提前抓住這個時機,把寒濕清除出去,能更好地支持生長。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董秀蘭主任,給大家分享一碗化寒飲。
寒濕體質的孩子通常有這些表現:
- 面色蒼白或暗黃無光澤,眼周泛青或有浮腫
- 舌苔白厚黏膩,舌體胖大邊緣齒痕明顯
- 常年手足欠溫,冬季尤甚
- 食欲不振伴隨腹脹,大便稀溏不成形
- 反復呼吸道感染且病程遷延
- 身高增長遲緩,明顯低于同齡標準
這些信號提示,可能是寒濕在影響孩子的身體和生長。
調理時可用化寒飲:
材料:帶皮生姜、去核紅棗、桂圓肉、陳皮、紅糖。
做法:所有材料放到鍋里,加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20分鐘。放溫飲用。
為什么這個方子有幫助?
生姜:能暖胃,驅散寒氣,微微發汗幫助排寒。
紅棗:補充能量,調養脾胃和血液。
桂圓:溫養心脾,對睡眠有益。
陳皮:幫助理順氣機,化解濕氣,讓脾胃功能更好。
紅糖:溫和補充熱量,也能暖身。
多藥協同,一方面幫助溫化散掉體內的寒氣和濕氣,另一方面也能讓脾胃更舒服,消化吸收更好。
門診案例實錄
廣州家長陳女士帶13歲男孩就診。孩子身高長期處于最低生長線,半年增長不足3厘米。
觀察見其眼瞼浮腫,面色青黃;舌診發現舌體胖大布滿白膩苔,齒痕深陷;觸診手足濕冷;家長反饋孩子常年食欲差,大便溏瀉。
董秀蘭主任辨證屬典型寒濕困脾證。調理方案分三步實施:
1、基礎調理:化寒飲加減化裁
2、個性化中藥處方:以茯苓、炒白術、砂仁為核心組方,強化健脾祛濕效力
3、飲食配合:暫停寒涼水果,增加小米粥、南瓜羹等溫性輔食
調理一個月,復診時孩子面色轉紅潤,舌苔變薄。三月后隨訪,身高增長4.2厘米,食欲、排便均恢復正常。
寒濕問題是影響孩子身高增長的一個潛在因素。在小暑這段時間嘗試溫和的化寒飲,有助于改善體內環境。
如果發現孩子生長持續落后且伴隨明顯寒濕表現,建議尋求專業的中醫幫助,制定更適合個體情況的調理計劃,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