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傳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學知識,切實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以“銀齡健康,從心起航”為主題,于2025年6月23日-29日組織開展2025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老年期抑郁癥的患者數量逐年增長。了解老年期抑郁癥的基本知識,有利于盡早發現癥狀、及時診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加老人晚年的幸福感。
哪些因素與老年期抑郁癥有關?
晚年的健康,包括身、心的健康。老人可能需要面對諸多問題,如退休、身體老化、疾病反復、家庭關系不和睦、獨居、親友離世、經濟水平變化等等。以上各項因素都可能帶來抑郁情緒。
有時,老人通過家人支持以及心理調適,能夠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抑郁情緒能隨之逐漸消退。但如果抑郁情緒持續時間久、對日常生活影響大,食欲、睡眠出現明顯的變化,甚至伴隨有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那么就有警惕是否有老年期抑郁的可能。
老年期抑郁癥有哪些表現?
老年期抑郁癥常見癥狀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睡眠障礙、食欲變化、體重變化、疲勞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對生活失去希望等,嚴重時可有輕生觀念和相關行為。
與年輕人不同,老年人較少直接通過言語表達情緒的低落、難過、委屈,而是更傾向于表現出軀體化癥狀,如頭痛、頭暈、軀體疼痛、無力、消化不良等,患者常會因為這些不適反復到醫院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等科室就診,卻始終查不出原因。甚至還有一些老人繼而發展出焦慮的癥狀,害怕自己得了一些嚴重的、查不出來的疾病。
老年期抑郁癥有哪些干預手段?
首先,醫療干預是治療老年期抑郁癥的重要手段。抗抑郁藥物(如SSRIs和SNRIs)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對于部分嚴重患者可以考慮電抽搐治療(ECT)。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CBT)對于部分輕、中度的抑郁患者也有幫助。但針對每位患者具體應選用哪些方法干預,還需要到精神心理科由醫生評估后提供建議。
作為家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作為讀者的您家中有老人有前述提到的、可能產生抑郁情緒的因素,有一些方法可以預防抑郁情緒的進展,甚至緩解抑郁情緒,如協助、督促老人妥善管理自身軀體疾病,鼓勵老年人參與社交活動,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加強家庭的聯系和支持,減少孤獨感。
此外,適度的運動、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有助于預防抑郁情緒的產生。如果您家中的老人已經出現前述提到的抑郁癥相關的癥狀,建議您及時帶患者到精神心理科就診,評估嚴重程度,盡早開始治療。
供稿 | 心理科 王麗琦
編輯&責編 | 業務拓展部 張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