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零售研究院(SRI)分享:
DTC不是渠道革命,而是認知革命。
作者 | 莫辰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資深研究員
引言:一場“反常識”的零售革命
在線下人流持續衰減的今天,優衣庫卻在中國市場逆勢擴張,計劃將門店從900家增至3000家,并大力推行千平以上的“大店型戰略”。不僅是對傳統渠道模式的顛覆,更揭示了未來零售的核心命題——如何通過線下場景的不可替代性,實現品牌價值的指數級增長。
服飾行業競爭激烈,而優衣庫憑借其獨特的運營模式,成為全球零售領域的標桿。
《中國為什么沒有優衣庫》、《DTC轉型戰略》作者王曉鋒認為其背后的核心密碼,正是將PDCA(計劃-執行-驗證-修正)循環刻入企業基因,形成了一套“假設驅動、快速迭代”的運營哲學,通過DTC模式進行精細化管理和高效執行,持續優化商品、賣場與市場策略。
本文特別邀請優衣庫模式研究專家王曉鋒來拆解優衣庫的PDCA方法論,他將從優衣庫的PDCA實踐和DTC運營模式角度出發,解析其運營邏輯的四大核心維度,為中國品牌破局之道提供參考。
PDCA:優衣庫的“10分鐘心跳”
“在優衣庫,平均每10分鐘就有人提到一次PDCA。”這并非夸張,而是深入骨髓的運營節奏。
1、Plan(計劃):數據為刃,切開市場迷霧
優衣庫的“計劃”絕非空談,而是基于精準的數據分析和商品動向調研。例如,每年通過“實際商品動向分析”,結合歷史銷售數據、競品信息和消費者反饋,制定周度、月度、季度商品策略。
“計劃”從不是紙上談兵。每年通過“實際商品動向分析”,解剖歷史銷售數據、競品動態與消費者反饋,甚至將商品實物鋪滿會議室,從面料硬度到拉鏈順滑度逐一“驗尸”。正如王曉鋒在《DTC轉型戰略》中所言:“數據不是報表,而是顯微鏡下的消費者心電圖。”優衣庫正是用數據顯微鏡,在基本款中找到了“爆款基因”。
2、Do(執行):現場即戰場,現物即答案
執行環節強調“現場、現物、現實”原則。例如,商品開發時,柳井正要求團隊必須親自到生產現場驗證產品,而非僅靠電話溝通;賣場陳列則嚴格遵循標準化指示書,確保全國店鋪執行一致。
“光打電話指揮工廠,不如親自去踩生產線!”柳井正的憤怒,道出優衣庫的執行鐵律。從660㎡標準店的1200mm貨架單元,到全國統一的POP陳列角度,優衣庫用“標準化”對抗熵增,用“現物主義”杜絕空談。反觀中國品牌,王曉鋒犀利指出:“太多企業死于‘PPT創新’——戰略在天上飛,執行在地上爬。”
3、Check(驗證):周度會議,48小時生死時速
通過周度會議和實時數據監控,迅速驗證執行效果。例如,每周一總部匯總全國銷售數據,分析爆款(SA款)表現,并針對滯銷商品啟動庫存消化計劃。
每周一7點,全國銷售數據閃電匯入總部。商品部用“3+3+3法則”快速鎖定SA款(Special A級商品),滯銷品48小時內啟動“庫存殲滅戰”。這種敏捷性,恰如王曉鋒所言:“DTC時代,速度是氧氣,慢一步就窒息。”
4、Action(修正):失敗是燃料,迭代無終點
優衣庫的修正并非簡單調整,而是通過“假設-驗證”的循環迭代。例如,若某款羽絨服推廣效果未達預期,團隊會從商品設計、促銷方式、賣場布局等多維度復盤,迅速優化下一階段策略。
優衣庫的修正不是修補,而是顛覆。當初期搖粒絨因粗糙遭差評,團隊連夜飛赴工廠,從紗線支數到起球測試全流程重構,最終以“低價高質”逆襲。王曉鋒在《中國為什么沒有優衣庫》中反思:“中國品牌總想‘彎道超車’,卻忘了超車的前提是先把車造穩。”
周度管理:52周循環,抓住最小時間單位
優衣庫將全年劃分為52周,以周為單位精細化管理,確保業務始終緊跟市場節奏:
1. 數據驅動決策:每周一上午7點前,全國店鋪銷售數據匯總至總部,包括暢銷商品、庫存周轉率等關鍵指標。如某款羽絨服在華北賣爆卻華南滯銷,某色衛衣庫存周轉率預警……這些數據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群體意志”。基于數據,商品部和市場部快速制定當周核心策略。
2. 跨部門聯動會議:周二的“周度運營會議”是核心戰場。各部門圍繞商品、促銷、賣場等議題,以“5分鐘會議制”高效輸出結論,確保策略落地無縫銜接。這種高效,恰是王曉鋒呼吁的“DTC組織轉型”——打破部門豎井,讓前線炮火指揮后方補給。
3. 動態調整商品生命周期:優衣庫將商品銷售周期分為“動銷期-高峰-衰退期”,通過周度分析提前預判趨勢。例如,A品類進入衰退期時,B品類立即接力推廣,避免銷售斷層。當A款T恤進入衰退期,B款POLO衫已悄然占領入口黃金位。
現場執行力:從“現物”到“現實”的閉環
優衣庫堅信“答案在現場”,其執行力體現在三個維度:
1. 標準化與靈活性結合:全國店鋪按面積分為標準店(660㎡)、小型店(330㎡)、大型店(1500㎡)和旗艦店(3000㎡),但所有店鋪均遵循統一的貨架單元(1200mm寬)和陳列標準,確保執行效率。
2. 無言的導購:POP的力量:優衣庫通過大量海報、POP(賣點說明卡)替代人工導購,精準傳遞商品功能與搭配方案。例如,運動系列推廣時,男女童裝區同步使用統一視覺素材,強化品牌一致性。
3. 終端快速響應機制:店鋪每日向總部反饋顧客意見,總部48小時內調整策略。例如,某款T恤因尺碼問題遭投訴,總部立即修正生產計劃并更新庫存分配。
商品精度:3+3+3法則,讓基本款變爆款
優衣庫不依賴“爆款”,而是通過“3+3+3法則”實現商品的長銷:
第一個3:商品企劃:窄寬度、深庫存:款式少而精,但提供多色、多碼選擇(如HEATTECH系列超20種顏色)。SA款(Special A級)策略:通過數據篩選出潛力商品,集中資源推廣。
第二個3:市場營銷:以SA款為核心設計促銷物,線上線下同步投放。強化“無季節感”商品(如牛仔褲、基礎T恤),延長銷售周期。
第三個3:賣場布局:入口黃金位陳列當季主推商品,搭配組合展示提升連帶率。利用疊裝(高庫存承載)與掛裝(展示設計)平衡銷量與體驗。
數據說話:優衣庫一款基礎羽絨服通過精準的PDCA運營,實現全球年銷超1000萬件。
中國品牌啟示錄
王曉鋒在《中國為什么沒有優衣庫》中直指痛點:
- 供應鏈之殤:快,不是答案
“中國不缺‘閃電生產’,缺的是‘精準爆破’。”優衣庫用PDCA將庫存周轉率壓縮至83天,而許多中國品牌還在“壓貨-清倉”的死循環中掙扎。 - 品牌空心化:基本款≠平庸款
“優衣庫把基礎T恤做成了‘服裝界的iPhone’,而中國品牌還在用Logo堆砌身份。”HEATTECH系列靠“發熱纖維”黑科技年銷1億件,證明基本款也能成為技術載體。 - DTC轉型:從流量劫持到用戶共生
《DTC轉型戰略》強調:“未來屬于‘用戶主權品牌’。”優衣庫線上線下同價同品、30天無憂退換,正是DTC思維的落地——不把消費者當數據,而當伙伴。
未來零售:PDCA+DTC=?
優衣庫早已悄然布局下一站:
- C2M反向定制:通過APP收集用戶體型數據,推出“半定制牛仔褲”。
- 場景化零售:東京銀座旗艦店設“生活實驗室”,用VR試衣間+智能導購重塑體驗。
- 綠色PDCA:從回收舊衣再造到2030年全供應鏈碳中和,將可持續納入運營循環。
王曉鋒認為:“DTC不是渠道革命,而是認知革命。未來十年,中國能否誕生‘優衣庫’,取決于能否將PDCA的‘匠人精神’與DTC的‘用戶思維’熔于一爐。”
-我們是誰-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是專注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機構,以"助力中國零售企業走向極致"為使命,匯聚零售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及學術精英,通過消費行為研究與數字化課題探索零售本質。
我們提供:
【咨詢服務】零售戰略規劃/頂層設計/DTC數字化布局
【培訓服務】企業內訓/零售工作坊/DTC專項訓練營
【知識輸出】定期發布深度研究報告與行業白皮書(被眾多媒體、券商及研究機構引用)
如果您對文章中的任何觀點感興趣或者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的專家和編輯很樂意與您深入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