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歷克絲,全名維多利亞·阿歷克絲·海倫妮·路易絲·貝婭特麗克絲,后改名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她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親外孫女,父親是黑森大公路德維希四世,母親則是英國公主愛麗絲,5歲受教于維多利亞女王身邊,有著最美好的童年,最優秀的貴族風范。
碧眼憂郁,氣質超塵,行為高雅,才華滿腹,這樣的阿歷克絲任誰看了都有理由相信,她值得最美好的未來。
只不過,阿歷克絲生來六親緣淺,母親早早離世,妹妹也很小便夭折,這給她的生命底色畫上抹不去的悲傷,她渴望被關照,也渴望一份最牢固的關系。
1884年,阿歷克絲在姐姐的婚禮上遇到了俄國皇儲尼古拉,只有12歲的她竟然被同樣是少年的皇儲所吸引,兩個人就此開始秘密交往。
不得不說,出生于皇家的孩子天生早熟,12歲便已經開始懂得為自己籌劃未來了。
可事實上,當時英國王室有著親上加親的想法,愛德華七世的大兒子艾伯特王子對其愛慕不已。
但心中有所愛之人,阿歷克絲拒絕了自己的表哥,在黑森王室并不看好的情況下,最終毅然決然地嫁去了俄國,成為沙俄帝國的王后。
為了做這個王后,阿歷克絲付出了很多,包括歐洲貴族心目中最重要的信仰。她放棄自己的路德教徒身份,從而成為一名東正教徒。
結婚兩年,阿歷克絲便成了俄國的王后。
可加冕禮上的一幕卻注定成為她人生結局的預告:丈夫尼古拉的圣安德烈勛章銀鏈落到了地上,而帝王冠冕又剛好勒在她的頭部傷口上。
不僅如此,年輕美貌的阿歷克絲并得不到俄國民眾的擁護,因為她到達俄國的時候剛好是亞歷山大三世遺體被運回俄國的時候,當時人群中便有人說:“她跟隨著棺材之后到來。”
好在阿歷克絲相當堅定,有外祖母親自教養的胸懷,對所有的質疑早已經不屑一顧。婚后她不但極力支持丈夫的統治,還為其生下四個女兒一個兒子。
在眾多的皇室婚姻中,或許阿歷克絲是幸運的,因為與丈夫有著自由戀愛的情分,哪怕婚后,他們一直相親相愛,這才是生活的甜蜜來源。
從她各色的珠寶就可以看得出來,成為王后的她幸福異常。
只是兒女傍身,丈夫深愛的生活并沒讓阿歷克絲真的幸福,她本身是血友病患者,這種病剛好被傳給了自己的獨子阿列克謝皇儲,為此她絞盡腦汁,甚至成為妖僧拉斯普京的信徒。
為這件事,俄國的政局發生了觸底反彈,大革命的爆發已經成為沒辦法平息的現實。
尼古拉斯二世被要求退位,阿歷克絲求助于英國又不得幫助,一家人便這樣成了“階下囚”。
從圣彼得堡的亞歷山大王宮到葉卡捷琳堡,阿歷克絲始終堅定而執著地站在丈夫身邊,年幼的孩子被她緊緊護在身后。
但有什么用呢?該來的總是要來,十月革命的槍聲已經容不下封建的帝王統治,作為封建王朝的繼承者,尼古拉一家的命運走到了盡頭。
1918年7月16日夜,尼古拉被士兵帶到伊帕切夫別墅的地下室,跟在他身后的便是阿歷克絲以及5個孩子,還有少數仆人。
槍聲之后,尼古拉時代隕落了,愛他至深的阿歷克絲應聲倒下,五個孩子才是最可憐的,她們最大的不過二十歲,最小的還未成年。
可槍殺不是這些身著華麗之人的最后結局,為了毀滅蹤跡,他們最后的衣服也被褪去,他們的尸體也被焚燒,誰是皇帝,誰又是王后還有什么關系,他們不過是一堆被置于廢坑的,燃盡的骨渣而已。
阿歷克絲的一生就這樣消逝了,那一年她只有46歲,傾覆了家國,舍棄了親情,只為一個所愛的人,她堅定而別無選擇地赴一場繁華落盡的生死相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