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朝代,以其好戰、重商、祭人、頻繁遷都以及高超的青銅工藝而聞名。當商族逐漸具備挑戰夏朝統治地位的能力后,伐夏的軍隊迅速在鳴條一戰中成功擊潰夏軍的主力,商人由此取而代之,成為洛陽盆地的統治者。然而,商朝也面臨著來自周邊各個部落的威脅與挑戰,其中最大的敵人無疑是西方的周部落。
圖示-夏商周的都城
然而,直到商朝滅亡的時刻,周人實際上并沒有積累能夠獨立挑戰商族的軍事實力,所謂的“滅商大軍”其實是各個部族聯合而成的軍隊。在初期,周人的溫順行為使得商朝的高層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東部,為了贏得戰爭,商王們接連數代向東南發兵,這為周人逐漸積蓄力量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與商朝的重商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部落,其發源地在西岐,這個地方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隨著周部落的壯大,他們不斷向渭河平原的東部遷徙,最終在豐鎬建立了都城,現今的西安市長安區正是這一地區。周人的戰略眼光顯得卓越,豐鎬在隨后的歷史長河中多次成為不同王朝的首都,后來,以更響亮的名字——長安被后人所熟知。
商朝十分重視祭祀,整個社會似乎都以祭祀為核心,其動輒數百上千人的陪葬坑和人牲坑便是直觀的證據。商朝的貴族婦女絕非只是“閨中妾”,相反,她們在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的參與度甚至可能超過男性的地位。在武丁時期,王后婦好曾親自出征抵抗鬼方,神話傳說中也記錄了妲己在戰場上力抗姜子牙的故事。商朝在繁榮的巔峰之后卻逐漸走向衰落,而此時已然嶄露頭角的周部落逐步開始發揮作用。
在商朝的國家架構中,周不僅僅是一個附屬國,還承擔著為商王室提供祭品的職責。如果戰斗條件允許,周人會挑選戰俘獻給商朝供祭祀,但在條件不佳時,周人只能從本部落內部選擇同胞作為祭品,這個過程對周人而言無疑是極其痛苦的。因此,當他們積蓄到足夠的力量挑戰商朝的統治時,周人也成為了最為激進的參與者之一。
進入商朝末期,商人留下的銘文中多次流露出對愈發強大的周部落的恐懼。從地理角度來看,周與商核心區域之間的洛陽盆地,恰好是渭河平原的東出口。周部落在八百諸侯大會上聚集在孟津,孟津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歷經千年而未更名,周武王在這里組織了一支由各個不同部落組成的聯軍。兩年后,這支軍隊橫渡黃河,直撲朝歌。
此時,商軍的主力依舊在東征各方敵人,商朝不得不匆忙將留守的奴隸武裝起來參戰,但這些奴隸顯然不是聯軍的對手。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激烈的決戰,商朝最后的希望徹底破滅,商王帝辛在絕望中選擇了自焚。周人則給予了他一個刻骨銘心的惡名“紂”,自此,中國歷史揭開了周新時代的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