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游戲產業近年發展迅猛,玩家們可曾想過,中國游戲的源頭在哪里?7月6日,《玩物采真:中國古代游戲史》新書分享會在上海大零號灣圖書館舉行,該書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與一眾民俗學界嘉賓共同解碼華夏民族童趣基因,引領讀者暢游中國古代游戲的奇妙世界。
《玩物采真:中國古代游戲史》新書分享會現場
游戲,是人類童年生活中最具創意和樂趣的活動,不僅帶給人們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愉悅與激奮,也忠實記錄了歷代社會中的趣聞軼事與世態風情。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玩物采真:中國古代游戲史》以圖文并茂、通俗曉暢的筆觸,系統梳理了中國游戲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與演變規律,剖析其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共生。書中不僅翔實呈現蹴鞠、投壺、七巧板、馬球、斗禽等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更生動描繪清明放鳶、端午踏青、秋日斗蟋、冬日冰嬉等鮮活的歷史場景,穿插其間的大量珍貴圖片與趣味軼事,共同書寫了一幅輝煌燦爛的中華游戲文化長卷。
小讀者提問互動
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特藏保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戴建國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傳統游戲研究在民俗學界與游戲行業均顯不足。這本著作恰逢其時地為當代中國游戲產業注入深厚的傳統資源,值得中國民俗學界與游戲行業共同關注。書中對古代游戲資源的梳理細致入微,分類科學,史料扎實,特別是大量首次集中披露的圖片史料,為理解傳統游戲實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視覺佐證。
“非常希望中國傳統游戲能夠得到有效開發,得到創新性發展、轉化與傳承?!比A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談到,游戲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表達,凝聚著智慧、技巧與審美,映射著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世界,中國優秀傳統游戲是民族文化的瑰寶,閱讀這本游戲文化傳承、游戲產業開發的重要參考之書,如同走進中國傳統游戲文化的知識寶庫,“這份文化記憶與資源應該被喚醒。”
“希望這本書激發更多人對中國古老游戲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推動這些承載民族智慧的游戲形式重煥生機,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辈特S明表示。
《玩物采真:中國古代游戲史》
原標題:《沒有電子屏幕的時代,中國人玩什么樣的游戲》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