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過去了,日本教科書里的“盧溝橋事變”,仍舊是一場精心編造的謊言。
2025年7月6日,新華社曝光了一條令人憤怒的新聞:日本初中歷史課本里,關于“七七事變”的記載竟白紙黑字寫著,“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遭不明槍擊,隨后與中國軍隊交戰”。
輕飄飄一句話,將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硬生生偽裝成“雙方誤會引發的沖突”,甚至倒打一耙稱“中方先開槍”。
但事實呢?1937年7月7日晚,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在遭到中國守軍第219團第3營營長金振中嚴辭拒絕之后,日軍直接炮轟城門,進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日本教材用一句“不明槍擊”,就想掩蓋真相?血淚鑄成的證據,永遠無法被篡改,七七事變的真相,有三大“鐵錘”:
第一,有預謀的侵略計劃。日軍內部文件《盧溝橋事變宣傳計劃》顯示,事變前已制定詳細的輿論操控方案。而從1936年2月起,日軍便已經決定強化華北駐軍,1937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對北平構成威脅,盧溝橋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這分明就是“磨刀霍霍向華北”。
第二,親歷者的生死記錄。事變親歷者鄭福來,生前反復講述:“7月8號天不亮,日軍突然開槍,小樹林里躺滿了犧牲的戰士。”《大公報》記者方大曾的戰地照片里,二十九軍將士用血肉之軀抵抗日軍坦克的畫面,至今震撼人心。還有那張封存在白塔寺夾縫中的紙條,"日本占領華北,百姓生不如死",現在看都讓人揪心。
第三,國際社會的定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1948年的判決書中明確指出,七七事變是日軍蓄意策劃的侵略行為,而非偶然事件。還特別提到,自1937年6月起,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頻繁進行夜間實彈演習,制造緊張局勢,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
當然,這并非日本右翼第一次扭曲歷史,九一八事變,炸毀鐵路反誣中國,教科書卻說“中日沖突”;南京大屠殺,部分教材稱“戰爭傷亡”,甚至質疑死亡人數;慰安婦問題,改成“自愿的勞務人員”,徹底否認強征。
核心套路就是“模糊時間、淡化動機、顛倒責任”,比如,將“日軍主動進攻”包裝成“雙方沖突”,把“蓄意侵略”偷換成“被動反擊”,甚至刪除關鍵證據,如增兵記錄、士兵歸隊真相。
這波操作,堪比“歷史傳銷”。更無恥的是,當年日軍還強迫中國老百姓拍“中日親善”的電影,現在拿這些假照片當證據?這不就是詐騙嗎?整整88周年了,為什么日本右翼寧遭唾罵,也不肯正視歷史?死不認賬邏輯的背后,藏著4大“病根”。
其一,逃避戰爭責任。日本教材常將侵華歸咎于“軍部失控”,甩鍋“下級軍官”,卻掩蓋內閣默許、天皇縱容的事實。
其二,資本不愿“翻舊賬”。部分財閥與侵華戰爭深度關聯,如滿鐵檔案揭露的物資輸送,承認罪行等于自曝黑歷史,影響經濟利益。
其三,教育洗腦。通過篡改教科書,讓年輕人誤以為日本是“受害者”,如原子彈轟炸被過度渲染,從而淡化侵略罪責。
第四,煽動民族主義。安倍等右翼政客通過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撈選票,把歷史問題變成政治工具。
說白了,小日子想當“正常國家”,想把歷史污點抹掉,但真相哪能靠涂改掩蓋?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細菌戰的受害者檔案、親歷者的血淚證詞……這些并非靠涂改教科書,就能消失的!
可問題是,面對篡改,我們能做什么?每個人的行動都是防線,舉起手機、轉發真相、記住血淚,這才是對侵略者最好的反擊。但也有人問了,日本人愛改歷史,我們為什么要較這個真?
我們較這個真,不是“過不去”,是為了對得起88年前的血,對得起那些連名字都沒留下的英雄,更是為了明天,永不再戰。
聽聽盧溝橋石獅的咆哮吧,站在七七事變88周年的今天,盧溝橋的石獅們,看了88年謊言,聽了88年狡辯。
別讓他們,再等下一個88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