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剛過,悶熱天里不少人直喊“上蒸下煮”。小暑雖非全年最熱,可月均溫25-26℃,濕熱感已壓得人喘不過氣。村里張嬸蹲在院兒里擦汗:“這天真比大暑還難受!
”老輩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話擱今年真準。有人圖涼快猛灌冰西瓜,結果肚子咕嚕嚕鬧脾氣。
大夫說:小暑濕熱重,貪涼反傷脾胃陽氣。今兒就說3樣“反季”吃食,驅寒補陽比啃西瓜強。
頭樣是清燉羊排湯。羊排焯水去血沫,加蔥姜、紅棗、白芷慢燉90分鐘。湯白肉爛飄著香,體寒的喝一碗,后背都冒熱乎氣兒。
有人犯嘀咕:天這么熱,喝羊排湯不怕上火?您瞅著,伏天吃羊肉是老講究,以熱驅寒正當時。二樣是毛豆肉丸湯。
毛豆煮軟,肉餡加蔥花、生抽攪上勁,捏成丸子下湯。
湯里飄著豆香肉香,喝著不膩乎,脾胃也舒坦。王嬸家孫子不愛吃飯,喝了兩回這湯,碗都舔干凈。三樣是姜棗茶。
生姜切片、紅棗去核,加紅糖、枸杞煮15分鐘。早上空腹喝一杯,從嗓子眼兒暖到腳底板。去年小暑后,李叔堅持喝了一個月,手腳冰涼輕多了。
除了吃對,起居也得調整。
晚睡早起補個午覺,空調別低于26℃,風口別直吹人。
運動選早晚涼快時候,出點薄汗就行,別累得直喘氣。
有人問:西瓜真不能吃?不是不讓吃,是別當飯吃,一天頂多吃兩片。冰西瓜更得悠著點,胃寒的咬一口都難受。
您發現沒?
伏天養生不是硬扛熱,是順應天時調陰陽。補陽、補陽,小暑就該這么吃。
未來幾天濕度還得漲,悶熱感更明顯,這3樣食兒備上準沒錯。
村里老劉頭說了:“伏天吃對了,秋冬少生病。”這話在理不?
評論區說說您家小暑吃啥?想了解更多節氣飲食妙招,點個關注不迷路。注:具體飲食需結合自身體質,特殊情況建議問大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