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又稱橫渠四句,出自一代大儒張載之口。為何叫橫渠,答案很簡單,他的別號叫橫渠。
一位來自作者同鄉的網紅引用了這句話,引起了網友的極大爭論,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一種認為這位網紅的表演過于假大空,另一種認為只要不是惡意曲解,通過名言名句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沒有任何毛病。
這種將討論的對象引向某一個具體人物的做法,作者一向是沒興趣參與的,但橫渠四句做一個簡單的點評,還是可以的。
這四句話,正統的解釋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答案,作者沒必要簡單復制他人的觀點。
這四句中的關鍵詞,在作者看來共有四個:天地、民、圣、太平。
天地是什么?算是探究科學、自然的統稱吧。
民,關注老百姓的生存是應該的,畢竟那時代的老百姓生活很苦的。
圣,這個已經被現代科學拉下了神壇。
太平,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歷年的戰爭數據顯示,有明確紀年的中華文明史,沒有大規模戰爭的年份相當稀少。
至于小規模或局部沖突等不會被記錄在史書的事件,在作者的理解中,估計兩千多年來一天也沒能間斷過(注:作者所稱的古代,一般止于1912年)。
二戰以來,當今世界的疆域基本形成,多國參與的大規模沖突或戰爭已經七十多年沒發生過了,但小范圍內的局部沖突或舉國之戰卻從未間斷過。
如何解決這類局部沖突?一直以來的策略是出現一個在軍事、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斷崖式領先地位的強國,以此來化解各方沖突。
這類維持世界和平的案例,你可以在中華文明史上找到很多案例。一旦唯一的強大倒下,世界便陷入混亂。
但顯然,想在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斷崖式優先于其他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和天時地利人和,絕非一位所謂的大儒有生之年可以完成的。
除了這一點,橫渠四句最重要的是民。
民之關鍵在哪里?老婆孩子熱坑頭在大多時候家庭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存在的前提是不至于餓死。
所以吃飽飯,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甚至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
過去幾十年解決了五千年都不曾解決的問題,方法和策略是什么:農藥、種子和化肥保證足夠的產出,屬于方法技術層面的;而與發展水平更高的區域合作,在發展自身生產力的同時,吸收他們先進的做事方法,由屬于策略制度層面的。
這些東西很難被量化評估,這不符合作者的風格,如何證明這個觀點?我們找到了1949年以來的人均糧食產量,你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規律。
人均80公斤小麥和150公斤稻谷,能不能讓大家都吃飽飯?
答案顯然是可以的,因為在過去三十年多,我國人均小麥和稻谷的產量大概這就是這么多,但基本解決了饑餓問題。
答案又顯然是不可以的,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均小麥和稻谷的產量大概也是這么多,但那個年代的很多人,時至今日仍然對饑餓記憶猶新。
綜合以上兩種,你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有沒有,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一個再會種田、即使能夠無限生產糧食的人,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所謂橫渠四句,其實有意放大了個人能力,而忽略了社會經濟整發展框架的重要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