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天涯藝術關注我們!
有料的天涯藝術 更補的傳媒聯盟 終端的投資伙伴
1979年春,我經人介紹到工筆畫大師俞致貞先生家中學畫。俞先生時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劉力上、俞致貞夫婦二人住在北京市和平門烤鴨店后身第一排樓房的一套三居室。俞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待人和藹,溫文爾雅,她耐心詢問我的學習情況。當時我畫了兩幅習作,一幅是臨摹田世光先生的梅花喜鵲,另一幅是臨摹張其翼先生的玉蘭綬帶鳥。此前,我已經系統臨習過張其翼先生的工筆花鳥畫。俞先生把兩幅作品掛在她工作室的墻上,沉吟半晌之后對我說:你的畫里有田世光和張其翼的東西,很純正,很到位,好好學吧!當時就算接受了我這個學生。
俞致貞 芙蓉鳳蝶 92×51 1959年
俞致貞先生出身于古玩世家,年輕時即師從于非闇先生,學習小寫意花鳥畫及工筆草蟲,兼習瘦金體和篆書,后來專攻工筆花鳥畫。于非闇先生經常強調習畫就要寫生,不要怕拋頭露面。當年跟于非闇先生學畫的少爺、小姐很多,在中山公園、故宮寫生大都不好意思。畫得越不好,越有人圍觀,所以好多人都學不下去了。俞先生說:我不怕人看,所以堅持下去了,因此才有現在的成功!俞先生之所以這樣講,是以身說法,鼓勵我要深入生活,堅持寫生。畫寫生不是看到什么就畫什么,而是有選擇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俞先生對我講:于非闇先生寫生牡丹,畫春天的花,秋天的葉子,冬天的樹干,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
俞致貞 菜園夏熟 69x82 1959年
俞致貞先生又不同于于非闇先生,她選擇快凋謝的牡丹,畫大爛花,這時的牡丹造型特別瀟灑,多姿多彩,變化豐富,從而形成了俞先生筆下的牡丹雍容華貴、姿態萬千的特點。俞致貞先生也因此被李可染先生譽為“當代工筆花鳥女狀元”。所以寫生要因人而異,可以采取移花接木、散點透視的方法,把最美最典型的內質的東西表現出來。
俞致貞 新花尚怯曉波寒 82x47 1962年
在跟隨俞致貞先生習畫期間,我每個月都要到俞先生家里去。當時天津到北京的火車票價是兩元九角錢,因我家庭困難,買不起火車票,只好騎自行車進京,凌晨四點出發,中午十二點能趕到天安門,一趟單程需要八個小時。俞先生有午睡的習慣,我得等到下午四點才敢叩開先生的家門。俞先生當時年近七旬,身體虛弱,說話有些吃力,她強打精神問我是怎樣來的,我說騎自行車。俞先生聽后特別感動,旋即打開身后的保險柜,拿出二百元錢遞給我,說:自行車先放在這兒,坐火車回去吧。當時我不敢接。俞先生又說:我學畫時是于非闇先生的入室弟子,后來又跟隨張大千先生在四川學了四年,老師管吃管住,還要教我畫畫。我現在沒有多大能力,只能給你這點錢,幫你解決臨時的困難,實在對不起……很多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恩師當時的音容笑貌,心中仍泛起陣陣波瀾。
俞致貞 黃櫨山鵲 132x68 1962年
俞先生曾經說,她習畫時,張大千先生從來不講,就讓學生們在一旁看他畫畫。眼下講的這些也都是學習大千先生的一些體會,一定要好好做筆記,聽到的不見得都能學到手,回去要認真反復琢磨。說這些話時應是1982年夏季,那時俞老師身體狀況不佳,說話很費力氣。
俞致貞 白蓮 37x33cm 1962年
在北京榮寶齋賣畫是每一個畫家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先后兩次在榮寶齋吃了閉門羹,接待我的人說:我們這里主要收名人字畫。1983年夏季,有一次和俞致貞先生閑談,我提起曾去北京榮寶齋賣畫的事兒,俞先生淡淡一笑,當場給王大山先生寫了一封信,告訴我拿著信去榮寶齋就行了。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登上榮寶齋二樓的木梯,踏進收購室的大門,迎面正是王大山先生,當時在場的還有韓度權、雷振芳、薩本介等幾位先生。我的出現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王大山先生問我是賣畫嗎?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兩張絹本的創作,一幅銀杏黃鸝鳥,一幅山喜鵲。王大山先生看了看畫,又看了看我,這時我拿出來準備好的俞先生的信,正要遞過去,王大山先生忽然說:不用看信了,回去代我問俞先生好。從此,我開始了在北京榮寶齋賣畫的生涯。
俞致貞 映日荷花別樣紅 182x500 1965年
俞致貞先生的身體每況愈下,她對我說:鴻春,我現在覺得沒什么力氣,就連講話都累得不行,你要深造,還是去金鴻鈞那里吧,他是我的學生。1985年,我走進了金鴻鈞先生的門下。
吾師俞致貞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逝世三十周年之紀念!
2025年7月4日 改于津門三師堂
俞致貞先生藝術簡歷
俞致貞(1915-1995),女,漢族,北京人。字一云,畫室名百花書屋,著名花鳥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會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北京花鳥畫會名譽會長,擅長工筆花鳥、草蟲、蔬果。代表作品:《沙果雙鵲》《荷花》《耄耋圖》等。出版有《榮寶齋畫譜——工筆花卉》《俞致貞畫輯》《工筆花卉、草蟲技法》《美術畫庫——工筆花卉技法》(與劉力上合作)、《俞致貞、劉力上畫集》等專集、專著。1960年代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其丈夫劉力上,也是著名花鳥畫家。
俞致貞1915年出生于北京。1934年拜于非闇為師學小寫意花鳥及工筆草蟲,兼習瘦金體、篆書,后專攻工筆。1937年入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臨摹研究歷代名畫,以宋元工筆花鳥為主,兼學畫史、畫論,并研制國畫顏料,歷時八年。1946年遵于非闇先生之命,轉拜國畫大師張大千為師,同年秋入“大風堂”,隨張大千研習工筆寫意花鳥畫。1951年回京。1957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次年調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64年調中央工藝美院,為教授。1964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金碧茶花屏風。1971年至1984年為釣魚臺國賓館繪制巨幅工筆花鳥畫。1983年與劉力上為紫光閣繪制巨幅《荷塘清趣》。1984年退休,任中央工藝美院咨詢員。1995年去世。
關于本文作者
郭鴻春,1951年出生。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文化交流中心特約畫家,天津市紅橋區文聯副主席,天津市紅橋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共天津市委黨校藝術顧問,天津市藝術學會顧問,民革天津畫院顧問,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原天津市政協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花鳥分會名譽會長。師承俞致貞、金鴻鈞、王慶升、萬一先生,是張大千先生的再傳弟子。
郭鴻春十分重視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畫風空靈、飄逸、清揚,具有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國家畫院、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迎賓館、天津市濱海新區等收藏。出版有《工筆花卉》《工筆花鳥扇面技法》《白描花鳥畫集》等美術專著。人民網、中國網、中廣網、寫意中國網、天涯藝術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新聞、搜狐文化、騰訊快報、網易新聞、雅昌藝術網以及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搜狐視頻、網易視頻、鳳凰視頻等專業網站和門戶平臺均對其進行過專題采訪或報道。
郭鴻春 山花催春 210x105 2014年
郭鴻春 竹韻 160x120 2015年
郭鴻春 裊裊瑤池白玉花 160x120 2015年
郭鴻春 牡丹之四 136x68 2018年
郭鴻春 冰凌罩紅石 31x42 2025年
郭鴻春 鴻運當頭 50x50 2025年
郭鴻春 滿堂紅 50x50 2025年
郭鴻春 云香 50x50 2025年
郭鴻春 霜重色愈濃 50x50 2025年
版權聲明:本網發表之圖文,均已受著作權人委托,禁止任何媒體和個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違法轉載或使用。(本網凡注明“圖文來源:XXXX”,均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不在此列。)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系,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哦 ↓
更補的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后):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鑒藏、墻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圣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于好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