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運簽#
俄羅斯會展基金會 7 月 8 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歐洲現在生產炮彈時,正面臨火藥和硝化棉(也就是硝化纖維素)短缺的問題。不過報告也提到,這個問題大概在一年半到兩年內能夠解決。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短缺,和炮彈生產需求激增有關。報告里說,炮彈產量要往上提,卻被火藥、TNT 和硝化棉這些關鍵材料卡住了?,F在歐洲一些彈藥供應商只能從歐盟以外的地方找這些爆炸物,目前印度和日本的生產商幫著填補了一部分缺口。但即便這樣,歐洲國防工業現在每年還是造不出超過一百萬發的炮彈。
當然歐洲也在想辦法。報告提到,截至 2025 年 6 月初,已經有大約 107.8 萬平方米的新生產設施要么剛投產,要么快建完了。這里面有法國的火藥廠,匈牙利、芬蘭和德國的爆炸物工廠,挪威、德國的炮彈殼生產廠,還有波蘭、捷克等國的炮彈填裝廠。
按照計劃,到 2026 年底,歐洲每年能生產超過 250 萬枚炮彈殼,這產量甚至能超過美國軍工復合體。但問題是,填裝爆炸物和提供足夠推進藥的能力,暫時還跟不上炮彈殼的生產速度。
專家預測,到 2027 年底,這些新工廠的爆炸物產量能超過 6.5 噸,夠填裝 61.3 萬到 98.4 萬枚 155 毫米炮彈。到 2028 年底,一年生產的黑索金和 TNT 總量會超過 8500 噸。這還沒算上現有工廠的產能,預計到 2026 到 2027 年,現有工廠的產能也能翻一倍。同時,歐洲還打算開四家新的火藥生產廠,這方面的投資大概有 10 億歐元。
說到底,現在的短缺還是供需沒跟上。炮彈生產需求一下子上來了,但火藥這類關鍵材料的生產能力沒及時跟上。畢竟建工廠、擴產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投產到達到設計產能,中間有不少環節要走。
有網友說,“打了這么久,炮彈消耗太大,連火藥都缺,看來歐洲之前沒料到會是這種局面”。也有人覺得擴產計劃有點懸,“說一年半到兩年解決,建工廠哪那么順利,萬一材料供應、技術工人跟不上,怕是還得拖”。還有人注意到進口的事,“現在靠印度、日本補缺口,等自己產能上來了,這些外部供應渠道又該怎么處理?”
這件事其實也能看出,一旦進入高強度的消耗戰,就算是工業基礎不錯的歐洲,在關鍵軍工材料上也可能出現短板。而這次大規模擴產,不光是為了應對眼前的需求,更像是在給軍事工業鏈條 “補課”。只是這 “課” 補得急,能不能按計劃完成,完成后又會對地區安全帶來什么影響,還得接著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