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淘好片,刷好劇
事先聲明,本片和餃子餡兒沒有任何關系。
一具被臨時征用的尸體,一個杜撰出的虛構身份,一隊諜戰系統的情報人員,用一出好戲蒙騙了希特勒,在二戰關鍵時刻成功挽救了數萬人的生命,甚至加速了二戰結束的進程。
這段被塵封已久的歷史,這就是今天的《絞肉行動》
194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進入盟軍展開反擊的后半段,然而即使軸心國已經暫停攻勢,但想要將其建立的防線攻破,還是一項相當艱巨的挑戰。
突然從防守轉為進攻,若是過于魯莽,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大量兵力,招致毀滅性的結果,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該如何去擬定作戰策略?
也就變成盟軍指揮官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絞rou行動》當時英國的首相丘吉爾希望盟軍從歐洲南部發起進攻,而在西西里島與希臘這兩個適合登陸的要地之間,既能夠鞏固地中海的海權,又便于后續入侵義大利行動的「西西里島」便成為了最佳選擇。
只不過盟軍會怎么打算,納粹自然也再清楚不過,早就安排重兵駐守在西西里島的海岸,準備抵抗盟軍的進攻。
相信有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觀眾都知道,「搶灘」永遠都是整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役。
盟軍必須要搶下西西里島的情況下,《絞rou行動》英國海軍也開始嘗試各種手段,他們最終得出的方法,就是采用「情報戰」。
從大量招募希臘翻譯、購買大量當地地圖,到囤積希臘的貨幣,雖然盟軍發出了大量虛假命令,做出許多即將進攻希臘的準備,但由于西西里島的戰略價值太過關鍵,整體效果并不顯著。
而這時《絞rou行動》一群英國軍官把腦袋動到了海軍情報局的中將戈弗雷在1939 年所編寫的一份《鱒魚備忘錄》之上。
其中的第28 條,便寫著能夠用攜帶著造假書信的尸體,來讓敵軍接收極具可信度的「假情報」的計劃。
由于先前德軍有過尋獲英國軍人尸體身上的機密文件而受惠的先例,所以這個戰略也被《絞rou行動》片中主角稱為足以一舉讓納粹上鉤的「絞rou行動」。
但只有上述這些在教科書或維基百科就能看到的「歷史事實」,《絞rou行動》電影怎么會精彩好看?
因此導演約翰麥登便把《絞rou行動》整部片的故事鎖定在提出「肉餡行動」這項計劃的角色身上,比起大格局的戰爭畫面,反而更加專注于呈現他們擬定和執行計劃的過程,為《絞rou行動》整部電影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聽起來好像挺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卻大費周章。
首先,需要一具尸體。
這具尸體不能太胖,不能太瘦,得符合軍人氣質要求,還得死得不早不晚。死因不能太過明顯,否則會被敵方驗尸官發現破綻。運輸過程還得方便保存,易于攜帶,能夠偽裝成飛行員溺水身亡的樣子。
別著急,以上才是第一步。
為騙過德國安插在歐洲甚至英國的諜報系統,這具尸體需要一個全新的身份。
因此在必須想辦法把這位假飛官塑造得更加真實,讓這份假情報變得更加真實的情況下,《絞rou行動》這部電影迷人的地方。
為了讓發現尸體的西班牙特務相信「真有其人」,他們賦予了這具尸體完整的人設,從他的身份背景、平常的嗜好、喜歡造訪的店家,甚至還有一位即將結婚的未婚妻。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絞rou行動》視為是二戰版的《傲慢與偏見》。
在這場行動已經是個既定歷史事實的情況下,他們最終能否成功似乎已經不再重要。
就如同那句:「任何故事都有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兩個面向,而戰爭也是。」
這既是一場盟軍對抗希特勒的戰爭、也是一場在臺面下進行的諜報戰,也是一場參與這場行動的主角們各自為自己人生所展開的奮斗。
這群小人物面對意見不受重視、提議多次被上司否決,也依然堅持己見,最終成就這場偉大騙局的過程,給予他們一次重新找回自己人生的機會,為這個世界與自己的往后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
雖然電影名字叫《絞rou行動》,但我保證,作品內容深刻,感人至深,和餃子餡兒沒有半毛錢關系。
絞肉X動
導演:約翰·馬登
主演:科林·費爾斯 / 馬修·麥克費登
豆瓣6.3
看更多精彩影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