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書人只是泛泛而讀,卻沒有吃透書本。過一段時間,他們就忘掉了讀過的書。重新閱讀,竟然發(fā)現(xiàn)像新書一樣有趣。俗話說,好書不厭百回讀,似乎就是這個道理。其實讀書就要吃透書本,才能深入到書中去,才能獲得獨特的感悟。
讀專業(yè)類的圖書,一定要吃透。學生學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其他科的知識和文化,一定要吃透書本,再找經(jīng)典的輔導書來做。等吃透輔導書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就好起來了。倘若學生只是泛泛而讀,書中的知識點沒有記住,也沒有掌握書中整個的知識架構,就相當于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怎么說都不能掌握書本的內(nèi)容,也不能提高成績。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種輔導類圖書多了,很多學生買了很多輔導書,卻并不能吃透書本,而是各種輔導書都做一部分,最終沒有獲得什么成效,考試的時候也沒有獲得高分。讀書貴在專一,而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蜻蜓點水,讀過好像沒讀過,那么讀書也就失去了意義。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從小就跟著先生學讀書,不但要把書吃透,而且要倒背如流。只有背過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沒有背過的,就算是書本上的,并不能領悟深刻,也不能靈活運用。即便他們不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死記硬背,等于把知識信息強行輸入到大腦中,也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背誦的知識信息會在大腦中自動融合,自動交匯,自動排列組合,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倘若沒有背過,只是泛泛而讀,那么書中的很多知識點就不能領悟深刻,也不能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
大學生讀書更是如此,要吃透課本,還要查閱大量的課外資料,以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但很多大學生淺嘗輒止,心思用在了吃喝玩樂上,用在了交異性朋友上,卻沒有用在課堂上,沒有用在科研方面,怎么說都是舍本逐末。很多大學生把學過的課本賣掉了,當成二手書,幾塊錢一本,等于販賣知識。買到這些課本的人會發(fā)現(xiàn)課本上面的筆記非常少,甚至有的課本跟新的一樣,只是寫上了大學生的名字,卻沒有勾畫多少知識點,更沒有筆記。如此來看,很多大學生沒有學到真實的知識,也沒有什么科研成果,只是受了資本的蠱惑去讀大學,最終成了資本培養(yǎng)下的“標準件”,卻不是特殊的人才。這些“標準件”只適合于做廉價勞動力,不能做高級工程師,也不能做科學家,更不能做企業(yè)家。讀書就應該有古人那種精神,拿到一本書就要吃透,不吃透絕不罷休。時間久了,讀書就多了,獲得的知識也就多了,頭腦中的知識架構就會逐漸完善,甚至出口成章,提筆就能寫文章,寫出來就是不錯的文章。但也有人喜歡泛泛而讀,諸葛亮就說過,“獨觀其大略”。諸葛亮的著眼點在書中的主要內(nèi)容,而不在于一詞一句,不在于深究書中的內(nèi)容。即便他沒有吃透書本,也仍然可以綜合各本書的內(nèi)容,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
古人說:“開卷有益。”不管怎樣讀書,都算是豐富認知的手段。但“開卷有益”也應該辯證地來看,讀好書才算開卷有益,讀了壞書就算是開卷有害了。讀好書就要吃透書本,把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吃透,甚至反復閱讀,搞研究式閱讀,才能掌握一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就像紅學家們研究《紅樓夢》一樣,吃透《紅樓夢》中的每一個字,但仍然有很大的疑惑。因為每一個字組合起來就成了很多句子,很多句子組合起來,就成了長篇小說。這樣的組合是憑借作者的思想來的,但很容易形成語言迷宮,讓很多研究者在里面轉圈圈,走不出來。難道“獨觀其大略”才能弄懂《紅樓夢》?當然不是,而是要在一詞一句上下功夫,甚至要在各種批注上下功夫,要在曹雪芹的生平和寫作過程方面下功夫。通過各種各樣的證據(jù)來驗證自己的觀點,紅學家們干的正是這樣的考證工作,并不僅僅在讀小說,而是有了考據(jù)家的精神,怎么說都是令人欽佩的。
讀書既可以略讀,也可以精讀。閱讀似乎沒有收獲,但并非如此,很多喜歡閱讀的人只是看書中的主要觀點,保留了自身的個性,也保留了自己的觀點。這種略顯封閉式的讀書并非完全沒用,而是讓別人的觀點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或者讓別人列舉的證據(jù)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甚至在書中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知識。而精讀就不一樣,是需要完全讀進去,在書中的知識架構中徜徉。但精讀人并非不會略讀,而是有一定的選擇性。認為重要的就精度,認為不重要的就略讀。從閱讀效果方面來看,精讀就是要吃透書本,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只是泛泛而讀,就不一定能獲得很多知識和技能。相對于一本書來說,只有通過吃透書本才能獲得很多知識和技能,泛泛而讀只是掌握書的大義,卻并不能看到書中的細節(jié),也不一定能理解書的基本知識架構和邏輯體系。人們說博覽群書,大多只是看到書中的大致意思,卻沒有完全精讀。倘若對每一本書都實現(xiàn)認真閱讀,都吃透書本,那么讀者將會獲得很多知識和經(jīng)驗。就像古代書生讀書那樣,非常用功,吃透每一個字,最終會出口成章。
現(xiàn)在的讀書人變少了,能夠吃透書本的讀書人尤其少見。讀書要有刻苦精神,要長期堅持,要深入挖掘,不然只會得到膚淺的知識,還自以為是。他若當年諸葛亮能夠吃透每一本書,或許就不會遭遇失街亭的慘敗,也不會把一生浪費在征戰(zhàn)之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