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不輕信是一種可貴的態(tài)度,也應是一種基本態(tài)度。
一些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在第一天傳得正歡,第二天可能就反轉了。
最新的一例來自所謂“南京60歲大叔‘紅老頭’男扮女裝,與1691名男性發(fā)生親密行為并拍下‘約會’視頻”事件。
7月8日一早,江蘇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即發(fā)布警情通報:近日,江寧警方接到群眾報警稱其隱私視頻被他人傳播至互聯(lián)網(wǎng)。江寧警方立即開展調查并于7月5日將犯罪嫌疑人焦某某抓獲歸案。經(jīng)查,焦某某(男,38歲,外省來寧人員)假扮女性,相約與多名男性發(fā)生性行為,并偷拍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網(wǎng)傳南京60歲大叔男扮女裝及與千余人發(fā)生親密行為信息不實。7月6日,焦某某因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被江寧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從警方通報來看,焦某某在傳播這些淫穢信息的過程中故意虛構了兩個信息:一是“南京60歲大叔”,一是“與千余人”。這說明焦某某是知道這樣的虛構行為可以讓自己所發(fā)布的淫穢信息可以獲得更大范圍的傳播,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一傳聞席卷了7月7日的網(wǎng)絡輿論場。
一個傳播過程要實現(xiàn),有三個要素必須具備:傳播主體即傳播者、傳播客體即受眾、傳播渠道,缺一不可。
在這起傳播事件中,焦某某是絕對的傳播主體,但是一個“38歲的外省來寧人員”能掀起如此聲浪,以社交媒體平臺為主的傳播渠道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則未經(jīng)證實的網(wǎng)傳信息為何在7月7日這一天被給予如此量級的權重?平臺的審核責任何在?
此次傳播的淫穢信息形式上以視頻截圖、圖片、多選聊天記錄為主,某些擅長圖文分享平臺在其間扮演了什么角色?算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某些社交媒體平臺有沒有主動推流?這些都會在其后獲得查實。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網(wǎng)絡平臺作為信息發(fā)布和傳播的渠道,對于用戶發(fā)布的謠言負有監(jiān)管責任。如果網(wǎng)絡平臺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導致謠言傳播,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江寧警方7月8日一早的相關通報發(fā)出后,7月7日獲得廣泛傳播的傳聞信息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某些社交媒體平臺上成批“消失”了。
某些平臺到底在怕什么?又在試圖隱瞞什么?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jiān)、港澳臺新聞部總監(jiān),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來源 | 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