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徐正達/文 張 恒/攝)7月5日,一場感人至深的認親儀式在蘭溪市蘭江街道厚仁村溫情上演,69歲的何嫦媛在尋親志愿者的陪同下,與失散多年的親人相擁而泣,為自己跨越30余載、相隔萬里的尋親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
“姐姐,我終于找到你們了”“到家了,回來了就好”……當天上午,剛下車的何嫦媛,便與在村口迎接她的84歲姐姐田富妹抱在一起,邊上的親屬也都泣不成聲,緊緊相擁。在場的所有人無不為這感人的認親場景所觸動。
在厚仁村老宅,何嫦媛第一次見到了親生父親的照片。看著照片中那張與自己極其相似的臉龐,何嫦媛熱淚盈眶,不禁失聲痛哭:“爸爸媽媽,女兒回來了,我找到姐姐了,你們在天上肯定能看到吧!”
何嫦媛與親人團聚的背后,是一段跨越烏魯木齊與金華兩地、一波三折的尋親記。何嫦媛從小就跟隨養父母生活在新疆烏魯木齊,小時候她一直以為是父母親生的。“養父母待我可好了,小時候吃穿都沒短缺過,有時候隔幾天就能吃一頓白面饃饃,甚至在我生日的時候,他們還給我穿上小西裝,帶我去照相館拍照。”何嫦媛說,直到她23歲那年,在一次跟養父爭吵的過程中,養父無意間透露出自己不是親生的。
“剛開始知道自己是抱養的,當時特別震驚,宛如晴天霹靂。”何嫦媛直言,當時,她對于尋找親人也特別抗拒,認為“爸媽都不要我了,還找他們干什么”,但是見親生父母的想法也成了她心里過不去的坎。直到30多年前,何嫦媛的養父母相繼去世,她才開始走上漫漫尋親路。
通過查閱歷史資料,何嫦媛確定她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從浙江金華被人領養到新疆的。2007年,她第一次孤身來到金華,找到金華的媒體尋求幫助。此后10多年來,她曾6次從新疆趕到金華,其間也有不少線索給了她無限希望,但通過DNA鑒定,結果都令人遺憾,沒有一個家庭配對成功。
“我們找到了你姐姐,你們的DNA比對成功了!”今年6月,接到蘭溪志愿者的電話后,何嫦媛哭了整整一天,本想立馬飛到親人身旁,但是家中還有年幼的孫子需要照顧,不能立即離開。7月4日,安頓好家人后,她坐上了烏魯木齊飛往義烏的飛機,最終在蘭溪老家跟親人相認。
“過了這么多年,還能相認,真的很不容易,我也為他們感到高興。”中華志愿者協會應急工作委員會公益尋人尋親部蘭溪服務部負責人呂賢貞告訴記者,她是從2020年開始介入何嫦媛尋親工作的。當時,何嫦媛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與蘭溪的一個名叫“黃立”的人有同一祖先,因此,何嫦媛便開始聯系蘭溪當地的志愿者幫她尋找親人。
據呂賢貞介紹,5年間,她們足足翻閱了6次“黃氏族譜”,從與“黃立”有親屬關系的人入手,采集DNA血樣,走遍了蘭溪的20多個村莊。今年,她們在蘭江街道畢家行政村何夏莊自然村采集村民黃壽祝的DNA后發現,他與何嫦媛存在血緣關系。
“我們通過詢問黃壽祝得知,因為家里實在困難,他的一個姐姐出于無奈,將不到兩歲的小女兒送了人。目前,他的姐姐姐夫都已經去世,大外甥女也已經84歲了。”呂賢貞表示,她們了解情況后,立馬采集了黃壽祝大外甥女田富妹的DNA樣本。經過比對,確認何嫦媛與田富妹為全同胞關系,即兩人是親姐妹。
“感謝志愿者,感謝警察同志,感謝媒體朋友,我今天能夠圓夢,離不開你們的幫助,再次謝謝大家。”親人團聚的時刻,何嫦媛也不忘在現場向一路走來幫助過她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表達感激之情。何嫦媛說,雖然父母已離世,但自己會常回來看望這邊的親人,加強聯系多走動,讓這份遲到的親情延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