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根據有關規定,每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應至少配備一名執業藥師。然而,執業藥師“掛證”現象長期存在。那些只“掛證”、不在崗的“影子藥師”,讓處方審核、用藥咨詢、禁忌癥篩查等環節形同虛設,給公眾用藥安全帶來風險。為此,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啟動藥品經營環節“清源”行動,國家醫保局開展藥師“掛證”全國大核查,釋放了嚴格監管的信號。
遼寧省大連市醫保局與市場監管局日前聯合出臺的《定點零售藥店醫保服務藥師實人在崗確認管理辦法》,正是地方響應國家部署的積極實踐,為“藥師掛名不在崗”的藥店行業沉疴開出一劑良方。
近年來,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持續保持打擊藥師“掛證”行為高壓態勢,但違規行為與監管手段的博弈不斷升級。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的核查公告顯示,有的藥師涉嫌在百家以上藥店“掛證”,有的在短短兩分鐘內便完成跨城審方售藥。更值得警惕的是,個別藥店借“掛證”藥師審方便利,虛構處方、虛增藥品數量套取醫保基金,給醫保基金的安全和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巨大危害。這些問題對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大連市通過實施新規構建起“執業機構報備—實人在崗確認—與醫保結算聯動”全鏈條監管閉環,直擊“影子藥師”痛點。大連市通過執業機構統一報備,從“國家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數據庫”自動提取藥師信息,實現“一藥店一藥師”精準綁定;創新采用微信公眾號人臉識別與國家醫保智能終端雙渠道簽到,結合地理位置核驗,徹底阻斷“掛證”藥師遠程打卡路徑,讓“掛證”行為無所遁形。
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大連市新規為醫保基金安全構筑起“防火墻”。定點零售藥店執業藥師在每次處方流轉結算以及高值藥品售藥結算前,都必須進行人臉識別驗證,未通過者結算流程將被攔截。這意味著,即使藥店存在“掛證”行為,在涉及醫保結算的關鍵環節,沒有真實在崗的執業藥師完成人臉識別,就無法結算。這將促使藥店主動放棄“掛證”違規操作,轉而聘請真正在崗履職的執業藥師。
許多地方也推出了類似的政策。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要求藥店執業藥師在固定范圍內進行“人臉識別﹢位置定位”打卡,系統自動比對考勤數據與藥品銷售記錄,發現異常即提醒;江蘇省推廣醫保“人臉識別﹢實名﹢實人”安全核驗,藥師刷臉核驗身份后方可提供醫保購藥服務。這些地區的類似規定,與大連市新規相呼應,彰顯了各地對整治藥師“掛證”、規范執業藥師執業的高度重視,也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全國性執業藥師管理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
當然,新規落地還需克服小型藥店成本壓力大、人員配置難等挑戰,遠程藥學服務備案要求亦需有清晰規定。期待更多地方探索執業藥師管理新路徑,通過完善制度、強化技術監管等手段,促使執業藥師切實履行職責,讓公眾在每一次購藥過程中都能得到專業、安全、有效的藥學服務。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張暄(媒體人)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管仲瑤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