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日前,在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的通威漁業智慧養殖工廠,總經理胡昭明正盯著中控屏上的水溫數據。29℃的恒溫環境中,南美白對蝦正歡快地游動。“多虧了地熱能,我們的養殖周期縮短了30天,地熱供暖成本降低了80%?!彼钢巴獾牡責峋f,這眼井每天可提供350立方米71℃的地熱水,通過梯級利用技術,最終以28℃回灌地下,實現了“取熱不耗水”。
通威漁業的成功,是東營市近年來充分利用地熱資源的生動實踐之一。作為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城市,東營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水質獨特,是山東“魯西北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基地”的重要支點。近年來,東營出臺地熱資源開發專項規劃,正著力打造城區清潔能源替代基地,以及地熱能與水產養殖、溫室種植融合的兩大樣板區。
在黃河入??诘膹V袤大地上,一場關于能源革命的綠色實踐悄然展開。位于利津縣牛莊鎮的雙?;ɑ芑兀悄軠厥依锏暮m開得正艷,這里利用地熱循環尾水技術為10萬平方米花卉智能溫室供暖。生產部經理劉福亮算了一筆賬:“用地熱能供暖后,每平方米成本從30元降到10元,每年節約費用超百萬元。”
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峰介紹,為保障開發規范有序,該市在山東率先出臺地熱資源取熱不耗水開發利用工程建設指南,明確10項技術標準,并構建起“1+1+10”政策體系,每年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對地熱樣板井最高給予50萬元獎補?!拔覀冞€創新推出‘地熱能開發一件事’審批模式,將備案、環評、取水、采礦等4個環節并聯辦理,審批時間壓縮60%。”王峰說。
如今的東營,地熱能開發已形成“勘探—開發—利用—回灌—監測”的完整閉環。從城市供暖到現代農業,從工業節能到生態保護,地熱能正像一條綠色紐帶,串聯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張超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