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這件事擱誰家都夠折騰的,尤其是像一汽豐田這樣的大企業,動靜更大。六月底一汽豐田正式將總部從北京遷至天津,剛撒花慶祝這場歷時8個月的籌謀終于塵埃落定,一汽豐田的公關部總監王志強卻“消失了”,網傳原因疑似被人舉報涉嫌貪污被帶走了。
l一汽豐田搬家為哪般?
從北京最核心的CBD地區搬遷到天津濱海新區,一汽豐田此舉并非心血來潮,官方解釋為“基于長遠發展做出的重要決策”,直白點說就是:無可奈何花落去,降本增效是關鍵。
一汽豐田成立于2002年,生產和銷售一直是處于分離狀態,生產主要集中在天津,而銷售總部則位于北京,也就是“京津雙城”協同發展的模式。但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此模式顯然不再適用于一汽豐田了。雖然將銷售公司搬遷至天津,能夠使銷售團隊和研發團隊緊密溝通,靈活調整終端市場,但歸根結底此次搬遷還是實屬無奈,降本增效才是關鍵。
自進入新能源時代以來,面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一汽豐田這樣的傳統大廠面臨的壓力可不小,新能源的浪潮正猛烈拍打著昔日以燃油車筑就的堤壩。盡管近幾年一汽豐田的年銷量基本維持穩定,但增速已然放緩。
據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一汽豐田銷量分別為84.6萬輛、79.9萬輛、80.2萬輛、79.8萬輛,增速分別為7.5%,-5.6%、0.3%、-0.5%。這數據放在如今競爭激烈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可不是個好兆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過從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37.8萬輛,同比增長16%的數據來看,與其他銷量遭到大幅下滑的一眾合資車相比,這樣的成績已經算出色的了,但仍需“降本增效”。
因為穩定的銷量背后只是華麗的外表,產品結構已經發生劇烈的重構了。縱使有bZ系列電動車入局,bZ3也在2024年賣出了5.1萬輛,但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4000多輛,而且bZ4的表現更是一般。這邊新能源車型尚未茁壯成長,那邊傳統核心車型卡羅拉(參數丨圖片)2024年全年銷量驟降至11.4萬輛,比起2021年暴跌了47.2%。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汽豐田搬家當然勢在必行,這樣既能節省高昂的辦公成本,又能加強與生產的聯系,也算是好處多多了。可是幾千萬的租金是省下了,員工的不滿卻達到了巔峰,個別人的勞動總裁已經在路上了,甚至連公關總監都網傳被帶走了,這搬家牽扯出的風波簡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l一場搬家引起的風波
雖然耗時近一年的“搬家”一事已經塵埃落定,但由此引發的員工離職風波并沒完全平息。此次搬遷涉及到600多名員工,并非所有的員工都愿意從北京搬到天津,尤其是那些拖家帶口甚至快到退休年齡的。對于這些員工,一汽豐田給出了“N+7”的補償方案,但仍有員工不愿意去,因此形成了僵局。
這倒也罷了,員工總能協調安撫好的,但一汽豐田的公關總監王志強卻網傳被帶走了,這事就非同小可了,畢竟背后涉及到一汽的作風問題——貪污腐敗。
王志強在一汽豐田待了20年,先后擔任一汽豐田銷售企劃部公關室高級主管/課長等職務,并于2023年升任公關總監,負責品牌戰略、新能源汽車營銷以及媒體關系維護。眾所周知,由于行業特點,公關部門因涉嫌大額營銷費用、服務難以量化等特性,常成為腐敗高發區,一汽豐田這幾年已經發生過多次案例了。
早在2021年,時任銷售公司總經理田青久因貪污腐敗問題被查;2023年,原銷售公司企劃部部長蘭曉兵在調任一汽集團一年后,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現在又有王志強在這大喜之日網傳被帶走調查,可見一汽豐田在管理層監督上的漏洞。
截止到目前為止,一汽豐田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l擎動點評
一汽豐田搬家這件事,本意是好的,被賦予了“降本增效、貼近制造”的戰略期許。然而成本賬本的另一面卻又是員工歸屬感的折損,“消失”的公關總監又將公關內部管理的問題給再次捅到了臺前。風波會止,雨過會天晴,但一汽豐田的名聲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