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管理體系較為復雜,大多數知名高校現在主要由教育部直接管理(教育部直屬高校)。但還有一部分大學由國務院下屬部門(部委)或中央單位直接管理。以下是主要的分類和名單(截至2025年初):
一、教育部直屬高校 (76所)
這是最主要的類別,涵蓋了國內絕大部分頂尖綜合性大學和行業特色強校。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等。
(完整名單可在教育部官網查詢,數量會略有調整)
二、國務院其他部委(或機構)直屬高校
這類高校數量相對較少,通常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服務于特定國家戰略或行業需求。
1.工業和信息化部(7所):被稱為“國防七子”或“工信七校”,在航空航天、兵器、信息、船舶、電子等領域實力頂尖。
*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工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航)
* 北京理工大學 (北理工)
* 西北工業大學 (西工大)
*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航)
* 南京理工大學 (南理工)
2.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6所):主要任務是培養少數民族人才,開展民族研究。
* 中央民族大學 (民大)
* 中南民族大學
* 西南民族大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北方民族大學
* 大連民族大學
3. 公安部 (5所):專門培養公安政法人才。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 (河北廊坊)
*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沈陽)
* 南京警察學院 (原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鄭州警察學院 (原鐵道警察學院)
4. 中央軍委 (2所):
* 國防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5. 交通運輸部 (1所):
* 大連海事大學 (原隸屬交通部,現交通運輸部)
6. 應急管理部 (1所):
*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 (專門培養消防救援指揮人才)
7.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1所):
* 北京協和醫學院 (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校一體,和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
8. 中華全國總工會 (1所):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9. 中國科學院 (2所):雖然不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但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其直屬高校非常重要。
* 中國科學院大學 (國科大,以研究生教育為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 (1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社科大)
11. 外交部 (1所):培養外交外事人才。
* 外交學院
12. 國家體育總局 (1所):
* 北京體育大學
13. 中央辦公廳 (1所):服務于特定領域。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培養信息安全和管理人才)
14.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1所):
* 中華女子學院
15. 共青團中央 (1所):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已停止本科招生,主要進行研究生和干部培訓)
16. 海關總署 (1所):
* 上海海關學院
17. 地震局 (1所):
* 防災科技學院
18. 空軍裝備部 (1所):
*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19. 司法部 (1所):
* 中央司法警察學院
20. 中共中央統戰部 (2所):
* 暨南大學 (主要面向港澳臺僑招生,也招內地生。實行“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機制,以中央統戰部管理為主)
* 華僑大學
重要說明
1. “主管”與“共建”:很多高校雖然是教育部或某部委“直屬/主管”,但也接受其他部委或地方政府的“共建”,共建意味著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
2.隸屬關系變化:在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絕大多數原屬中央部委(如機械部、化工部、鐵道部、地質部等)的高校都劃歸教育部管理或下放給地方政府管理,目前仍保留部委直屬的高校數量已大大減少。
3.名單動態調整:高校的隸屬關系并非一成不變,可能會有調整(如合并、劃轉等),以上名單是目前相對穩定的情況。
4. 地方高校:中國還有數量龐大的地方省屬、市屬高校,由省級或市級政府管理,不屬于中央部委或單位直屬。
這份名單涵蓋了主要的中央部委和中央單位直屬的高校,了解高校的隸屬關系有助于理解其學科特色、優勢領域以及資源投入的重點方向,希望對廣大學子的高校報考有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