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分開”雖是老生常談,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并不會過多注意這些所謂“生熟”之分。
比如:“切生肉與洗凈可食用的水果等物共用一個砧板”;“處理生肉和熟食共用一個菜刀”;“吃火鍋烤肉時用同一雙筷子搛生肉和熟肉”;冰箱更是重災區,“生肉(如牛肉、豬肉)、未洗的蔬菜和披薩、蛋糕等一股腦混放在一起”……
入口水果與生肉共用一個砧板
冰箱塞得滿滿當當,沒有分區分類密封存放
什么是“生” “熟”?
簡單來說,“生”指的是生豬肉、牛肉、蝦、蛋、帶泥土的蔬菜等未經充分加熱加工處理、不能直接入口的食物。“熟”則是經充分加熱等烹飪過程、人能直接吃的食物,如熟肉、火腿腸、饅頭、米飯、面條等,食用安全風險較低。但是在室外或冰箱放置一段時間的剩飯剩菜之類的食物,又變成了“生”食,需要重新加熱再食用。
為什么要強調“生熟分開”?
“生”的食物可能含有較多的致病菌(如諾如病毒、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寄生蟲(如姜片吸蟲、絳蟲),若與熟食接觸,這些病原體極易污染熟食。此時熟食表面雖看似干凈,但附著在生食上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已悄然傳播過來。食用被污染的熟食很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輕則導致腹痛、腹瀉、嘔吐,重則引發脫水、休克、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平白直述的文字或許略顯蒼白,但因“生熟未分”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案例依舊敲響警鐘。
河南鄭州一名5歲小孩突發嘔吐、發熱、肝衰竭,醫生發現他體內竟然感染了肝吸蟲,主要原因居然是男孩家里切肉、切菜、切水果熟食時均用一塊砧板。
山西省陽泉市某公司25名職工陸續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據調查發現該公司食堂儲存食物時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借機繁殖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
所以,重視“生熟分開”并非小題大做,短短四個字,卻是守護我們健康的一道必要的防線!夏日來臨,正是“細菌”“寄生蟲”滋長狂歡的時候,更要注意“生熟分開”!
怎樣才能做到食物“生熟分開”?
01
給廚具分分工
拒絕砧板兩面用:這并不算真正的生熟分開,致病菌可精著呢,它們通過“縫隙”悄悄潛入兩面,真是防不勝防!
多備幾套廚具:建議家里至少備2套砧板和刀具,一套用來切生肉,一套用來切直接食用的熟食和瓜果蔬菜。若是再多備一套專切入口水果的砧板和刀具更好不過了!
專用專存:不僅是砧板和刀具,家里洗菜的盆和洗肉的盆,接觸生肉的抹布等也要分開使用、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區分生熟用具:用標簽區分嫌麻煩,可以用顏色區分哦。
砧板及時更換:砧板屬于消耗品,一旦出現發霉、劃痕多、變色、開裂、掉渣等,一定要及時更換,防止致病菌積聚滋生、病從口入。
02
給冰箱空間劃界線
冰箱食物并非保險箱,存放有訣竅!需遵循“上熟下生”原則,并注意分格分類擺放。上層放置直接入口食用的食物如熟肉、火腿腸,即食的涼菜等;下層放置冷鮮肉等生肉。這樣便可防止生肉汁滴下污染熟食了!
03
食物密封才進冰箱
放入冰箱的食物宜用保鮮袋、密封盒、密封罐等工具進行單獨包裝,避免與其他食材直接接觸,防止交叉污染。
04
處理生食要注意
最好不要用流水沖洗生肉,防止飛濺的水花攜帶病菌到處擴散。建議用盆接水輕柔浸泡揉洗生肉,注意不要讓廢水飛濺出來哦!
05
勤清洗不要忘
接觸過生肉的砧板、刀具、抹布、碗碟、手套,以及自己的手均需第一時間洗干凈,及時晾干,保持干燥。
06
火鍋烤肉筷子宜區分
吃火鍋和烤肉時,注意備一雙專門搛生肉的筷子,不要和自己的筷子混用!美食雖然不可辜負,健康亦要放心上。
07
食物煮透和加熱
徹底煮熟煮透的食物是保障食品安全、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保證烹飪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也就是說肉變色,里面沒有血絲,湯汁清,雞蛋蛋黃已經凝固等。涮菜、燉湯等時應把食物煮至沸騰,并持續煮沸1分鐘以上。而且放進冰箱的食物,剩菜剩飯等拿出來一定要重新加熱才能吃。
“生熟分開”并不是瞎講究,細節之處見真章。這四個字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雖然做法看起來 煩瑣 ,但時刻將這四字 箴言 記心中,平常注意給廚具分分工,給冰箱食物安個固定密封的“窩”,勤洗手勤換抹布,避免廚房成為致病菌的快樂老家,那些致病菌和寄生蟲等就沒有可乘之機了!如此,我們每一餐也能吃得安安心心、舒舒服服!
供稿:區衛生健康委
編輯:陳美玲 顧彩華(見習)
初審:林心怡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