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師飯店,有人說,它是“郫縣(今改名為郫都區)蒼蠅館子的扛把子”,也有人說它跟羅燙肉、胖哥面館合稱“郫縣必吃榜前三的蒼蠅館子”。
聽聞此盛名,就算搖一個小時車程都要來探店的博主就沒有斷過,甚至有好吃嘴直接把周師飯店拱到第一名的位置。
其實也有專程探店的客人,抱著很高的期待來吃過后,覺得它沒有傳說中那么厲害。對于吃,各人的喜好不同,一家館子不可能滿足每個人,頂多照顧大多數的口味罷了。
成立于2002年的周師飯店,曾經有段時間還用過“郫都區味道好中餐館”的名字,這是一家實打實的特色蒼蠅館,沒有高端裝修,也沒有響當當的招牌。但,就是這樣一家館子,卻藏著不少郫縣本地人的味蕾記憶。
常年在大眾點評、小紅書上刷屏的周師飯店不是很好找,沒有導航的話根本打不到方向。
周師飯店在鵑城村6組9號,沒錯就是“鵑城豆瓣”的那個鵑城。起初,以為它的大本營在街頭某間商鋪,走攏看見一排排自建房,我還以為自己走錯了。
在網絡上流傳的周師飯店,往往都是紛呈的菜色,門面、店招只是點綴,不太能注意它的周邊環境。抵攏了,都難以直接相認。
晚上19:45,接近周師飯店晚20:00閉門時間,兩間通鋪賓客滿座,不斷有好吃嘴來填補上空位,還有那特別具有辨識度的紅底白字招牌,以及被油漬包裹得發黑的鐵柵欄飄出一捧一捧熱騰、嗆人的油煙,我才確認——這里就是周師飯店。
周師飯店位置不算顯眼,但是它的店面不小,自建樓房一樓都是飯店的經營空間。
進門就是幾張簡單的桌子,左右邊墻上掛著紅彤彤的菜單,很是喜慶,飯店主打川味家常菜,賣涼菜、熱菜、湯菜。
右手邊角角上就是廚房入口,灶臺橫豎壘砌,大開大合,一副要大干一場的樣子,灶前備菜區擺滿各種備好的食材,肝片、腰花、肥腸、酥肉、萵筍等,裝在碗盤里壘成兩層。
點菜前,嬢嬢會提前給客人安排好座位,人多、位少的時候,需拼桌就餐。安好座位,嬢嬢給你說,記住某某號桌,讓你先就菜單看看,一會兒時間便去忙其他事了。忙不過來的時候,她甚至會忘記告訴你如何點菜,全靠作為客人的你發揮主觀能動性。
點菜,是周師飯店的一個特別環節。在這兒,不必通過碰一碰、掃一掃的高科技手段,可以說近乎于原始。
在備菜區,有位叔叔專門負責點菜,想吃啥直接點,他會扯過來一只不銹鋼盤子。點肝腰合炒,他指拇拈一片豬肝放進去;點臊子魷魚,他就拈一塊魷魚丟進去……
動作極為嫻熟,他一邊拈菜,一邊問你幾號,隨手便把桌號記下放入盤中。整個操作行云流水,看得我滿腦子問號。
估計是生意太好,怕看字看走眼,反應不過來,具象化的實物簡單,讓人秒懂。
來周師飯店,必點的幾樣招牌菜不能少。一般來說,臊子魷魚、肝腰合炒、豆腐腦花、藿香鯽魚是很多好吃嘴的必點菜。
本著來都來了的原則,我通常會跟著大多數來點。臊子腰花、肝腰合炒、涼拌肥腸、酥肉響皮湯,還有米湯耙耙菜。師傅說,米湯耙耙菜沒有了,只好作罷。
但看見幾桌客人都點有土豆燴四季豆,我也就從眾又點了一道。總不會錯吧。
上的最快的是涼拌肥腸,這道菜在菜單上標注了特別推薦的星星。
看頗有賣相的樣子,青白相間的蔥絲與切成片的肥腸躺在一只土盤子里,點綴芝麻的紅油包裹,我忍不住馬上用筷子將其送入嘴中。
說實話,我吃后,沒有太深的印象,以至于兩天之后回憶其味道都已經記不住了,紅油沒有想象中那樣香,份量不少的蔥絲也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發揮,軟軟綿綿,中規中矩,并沒有被哇哦一下的感覺。
周師家的涼拌肥腸里留著一些腸油,不會扯得干干凈凈。我自詡對肥腸的接受度蠻高,即便喜好有偏重,卻不管腸油扯得凈的,或還留有余油,都能吃上幾口。
像同去的朋友@張張 就很介意腸油沒有扯干凈,我自己覺得還好,畢竟沒有規定說肥腸一定不能要腸油,只能有腸衣。有的人就愛肥腸這種軟綿、油潤的口感。
土豆燴四季豆,是在很多蒼蠅館子或者土菜館都能點到的一道菜。記得在(點擊在線吃好吃的)也吃過一道土豆燴四季豆,做法油跑的為主,油炸香很突出,而蒲江(點擊在線吃好吃的)吃過的耙耙菜,也同樣是用燴的做法,卻鍋氣濃重,軟爛的四季豆、土豆很是好吃,我一口氣炫下幾碗。
周師飯店的土豆燴四季豆,軟爛,味道也不錯,但是能吃得到清油的生味,大概是油沒熟得徹底,菜就下鍋一起燴。就算是菜煮得爛透了,這一絲絲生清油味依然會有,菜便沒有熟油跑過的那種噴香味。
同樣的生清油味在周師家幾道熱菜,如肝腰合炒、臊子魷魚,都能細嘗出來。這是我第一盤去吃,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客人多了忙著趕進度,還是他家特有的做菜方式?因為確實有人喜歡待鍋熱清油還沒熟的時候下菜。
拋開這一層,周師家的豬肝和豬腰切得不錯,油很汪實。豬肝薄薄的,下鍋一炒,火候掌握得剛剛好,吃起來又嫩又香。但是,豬腰要老一點。
經常有人說,肝腰合炒里的豬肝沒有一點腥味,我覺得是肯定不存在的,但凡是肝、腰始終有該有的味道,只是火夠不夠旺,泡椒等佐料放得夠不夠,味道壓不壓得住。
我本來愛吃豬肝,就覺得周師家的肝腰合炒是不壞的,份量還實在,只是幾節泡椒更像是點綴,少了實際味道的加持。同行的@張張 本身不愛吃豬肝,對豬肝的要求比較高,嘗過就不愿意動第二筷子。
那好嘛。再試試他家的臊子魷魚。巧的是,我也是很喜歡吃海味的人,但凡逛超市就一定會去海產品攤前聞那股“臭香味”。我對這道菜很期待。
周師的魷魚花兒切得很好,每片魷魚上的顆顆都很均勻,經過大火爆炒的魷魚綻放,肉粒蹦彈,看起來很有食欲。
看得出為了打造這道招牌菜,師傅可是很下了功夫來細細雕琢。
很多人也對這道菜稱贊有加:
“家常臊子魷魚,臊子酥香,魷魚鮮嫩。”
“臊子魷魚巨下飯,炒菜閉眼點,不得拐……”
在成都,人均好吃嘴,很少有川菜館子把菜做得難吃的,除非是真的不想做生意了,“閉眼點”的評價等于萬能公式。當然,也不排除個別菜踩雷。
周師家的魷魚處理得很干凈,臊子混著豆瓣醬炒制,撒上蔥花,魷魚口感爽脆,就是家常豆瓣味,但是,絕沒有到“絕了”的地步。
他家采用的是傳統家常做法,純靠豆瓣醬來提味,更沒有致死量的花椒、辣椒加持,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吃。
而彈彈的魷魚+酥酥的臊子,很適合拌飯。
最后一道菜,酥油響皮湯,也是他家特色。
份量夠夠的,雖然看上去是冒尖的蓮花白、響皮之類,其實湯盆里都是酥肉。
吃的時候,我覺得有點怪,因為這道湯菜里的蔬菜,除蓮花白,還有木耳、冬瓜,通常湯菜就一兩個主要蔬菜為主,講清爽利口。
酥肉響皮湯是一道肉葷湯菜,講鮮。酥肉、響皮量大,特別容易膩,通過“亂燉”的土方法反能兼收各種蔬菜的清甜達到解膩的效果。
我喝了兩碗湯,響皮也撈來吃完了。而隨湯配的蘸水,談不上特別好味,紅油味突出之外,沒太多其他味道。
個人覺得這種湯菜本身就是吃一個“鮮”字,如果蘸水沒有為湯菜加分,便是多余的。
周師飯店本就主打一個實惠,他家的服務很實在,因為確實沒什么服務。既然來了蒼蠅館子,就不要追求服務了。
這里環境簡單,桌子、板凳張羅開,菜單一貼,沒有一點多余的裝點。常年迎著油煙的廚房鐵欄桿、墻壁、地面都包了漿子……既成了周師飯店作為一家老蒼蠅館子的印跡,也變成他家的特色。
周師飯店的營業時間比較固定,中午11:30分到13點30分,下午17:30到20:00。雖然營業時間不長,但每到飯點總是坐得滿滿的。
如果抱著吃稀奇的態度來,那肯定會失望。對很多附近的客人來說,他們來這里不過只為吃上一頓家常菜,跟朋友聊聊天、喝喝酒。家常,亦日常,天天沒有那么多令人哇噻的時刻。
周師飯店
郫都區鵑城村6組9號
編輯丨歡歌
未標注圖源丨歡歌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 | 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