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摩的,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在深圳,司機被統稱為“摩的佬”。
說他們多余吧,在深圳烈日暴曬的天氣下,能讓你“瞬移”到地鐵站和公司;說他們實用吧,他速度七十邁,無牌無證超速闖紅燈無所不為。
以往,他們更多出現在公共交通密度仍有所欠缺的原關外,尤其是偏遠的地鐵站,以及離地鐵站較遠的城中村,較大的通勤和出行需求,給他們提供了不少拉客的機會。
然而近幾年,摩的佬的“勢力范圍”漸漸擴大到了原關內的中心城區。哪里有需求,他們便在哪里遍地開花。看不過的人,也拿他們沒辦法,他們擅長“游擊戰”,抓一時躲一時,等風平浪靜了又卷土重來。
現在,他們不再是這個城市的“隱形人”,存在感強得不容忽視——無牌無證、扎堆在地鐵口占道攬客、在地鐵口抽煙吐痰、在機動車道超速行駛、闖紅燈、坐地起價、騷擾乘客……
不堪其擾的人們,想讓這個行業消失,認為這是多此一舉的出行方式。依賴他們的人,卻在戰戰兢兢中,希望自己的安全保障能夠得到加強。
01
靠摩的通勤
保住每月全勤
自從和摩的司機約好固定接送之后,曉軍每天都能再睡10分鐘懶覺。
每天上午8點10分,摩的司機都會準時到達小區樓下,給曉軍發消息?!暗綐窍铝恕保盏较⒌臅攒姇⒖滔聵?。
摩的佬每天帶他這段程800米,這段路沒有綠蔭也沒有樓體遮擋,夏天如果步行到地鐵站,大約需要耗費10分鐘,外加一噸汗。
第一次和摩的打交道時,他正處于遲到之際,小區門口的摩的佬攔住他,讓他上車,很快就到。路上摩的佬推銷,如果包月就給他算便宜一些:原本一次6元,包月可以4.5元。
只要90元,他能擁有一位專職司機接送,一個月下來能再多睡200分鐘懶覺,嘗過一次甜頭的曉軍滿意得不得了“每月的全勤獎有200元,扣除摩的費還倒賺?!?/p>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和摩的建立了強聯系,并時常向別人尤其是同個小區的鄰居,推薦這種短途出行方式。
圖釋:小區外停在機動車道上的摩的
“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原本是屬于共享單車的口號,現在卻成了摩的佬響亮的口號。相比于只能在規定范圍內停放的共享單車,摩的甚至還靈活不少,隨叫隨到,隨時停下。
現在在深圳一些地鐵站,原本路邊白色框內的共享單車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著隊,招著手,或是靠在車上刷著短視頻的摩的佬。
地鐵出站后的交通接駁方式,一般有打車、公交、共享單車或者走路。但如果不想走路,也沒法騎車、坐公交,同時不想花時間等待滴滴司機的到來,摩的司機便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9點上班的阿彩并非摩的???,如果她的時間充裕,足夠搭乘公交,她對摩的避之不及。只有在即將遲到的時候,她才會無奈坐上摩的,舍命搏全勤。
從地鐵到公司的路上,不到一公里,摩的收費8元,如果下雨,摩的司機會多收到10元,原因是路滑開車比較費力。
然而,阿彩并沒有感覺天氣對摩的的影響,她并不認為雨天會讓摩的司機開車更謹慎,依然是橫沖直撞、速度為王。
“我看不慣這種橫沖直撞,挺危險的,但我又需要這樣的橫沖直撞,否則就要遲到?!?/p>
每次坐完摩的,她都會感到后怕,下定決心那是最后一次。但一旦瀕臨遲到,她的大腦便會不受控制地選擇做一個“賭徒”,賭這一次和上一次一樣安全和快捷,賭意外永遠不會出現在這一次。
有些人表示,自己坐摩的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暈車,沒辦法打車。
“我暈車這個真沒辦法,近距離都喊認識的摩的師傅送我,實在遠我才會打車走,遠距離我能地鐵都盡量不會打車…”
他表示,一般都是喊固定的師傅接送,熟悉的摩的師傅了解他的習慣,不逆行、不闖紅燈,也不能超速、盡量靠邊走。如果熟悉的師傅沒空,他才會考慮打車或者其他方式出行。
02
乘坐摩的的生存法則
缺一不可
在深圳坐摩的,看似是一個小小的平常舉動,卻因為關乎著生命大局,所以在乘坐之前必須經過一套成熟的深思熟慮,進行一個全身心的由上到下的精神洗腦。
根據眾多深圳網友的總結,建議想坐摩的的人,想明白這四個守則,真正地讀懂這項交通工具,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第一個是幸存者原則,不以為自己是例外,不妄想能指揮摩的司機,讓他遵紀守法。
@全世界最靚的崽:摩的佬真的愛闖紅燈,有一次我千叮嚀萬囑咐,不要闖紅燈不要逆行,結果還是闖了,還逆行,嚇死我了,再也不敢坐摩的了。
@葉子:有一次很急,又見不到共享單車和出租車,就坐了一次,咻咻咻開得飛快。跟他說不要闖紅燈,我不急,不用開那么快,他嗯嗯,然后跑得更快了,闖紅燈還跟我說沒事的,我再也不敢坐了,嚇人。
@贈魚:深圳摩的千萬別坐,一公里25塊。在車流量很大的情況下還逆行,嚇得我差點以為當場沒命。叫他別逆行別逆行,他脾氣很大地懟我說摩的沒有不逆行的。
圖源:小紅書用戶@數碼嘮嘮嗑
第二個是聽天由命原則,坐摩的放手一搏,欣賞摩的師傅“藝高人膽大”的操作。
@momo:今天我坐摩的,那個師傅逆行,我說把我撞死了怎么辦?他說怕死就不要坐摩的。
@幻想家梅梅:我再也不坐了,寧愿遲到。坐過一次,摩的和大貨車搶道,橫沖直撞,逆行,一路膽戰心驚,后面半路就下車了,太恐怖了。
@momo:十幾年前有次在寶安坐摩的,騎車的老師傅直接從最右道左轉,越過兩條車道后,遇到直行道一輛泥頭車,急剎在我后面幾十公分的位置,我嚇得幾乎心臟驟停,之后再也不敢坐任何電動車了。
第三個是抗壓能力強原則,足夠扛罵,并且能夠不當回事,不為所動。
@LiLiHan:剛剛就是遇到個摩的,前面講好價錢,上車后他又提了另一個價錢。我們說不坐了要下車,他不肯停車,我就說我跳車了你停不停,他直接下來罵我
@溫柔的G女士:陽臺山東地鐵站,我上車問到三合華僑多少錢,他說8塊,我之前坐的摩的都是送到公寓附近的,他說進村要10塊,我說那不坐了,才開了一百米叫我付5塊。我和他吵,他說他排隊了很久。又不是專門為了我而排,上車了再改價就是很不行,就開了一百米不到憑什么我要付5塊錢,我很生氣,但是他威脅我罵我,我最后還是付了,越想越氣。
@小葵在這:上次有個摩的一直叫我坐,我不坐,他罵我,我沒理他,然后他開走了,又拐彎回來罵我,說受不了就打他呀,反正他也不是沒進去過,大不了幾天又放出來了。嚇死,從那以后看見摩的就離得遠遠的…
最后一個是遵守幸福者退讓原則,認為他們也不容易,所以甘愿面臨危險、承受委屈。
@素質很低罵人難聽:問你要錢的時候客客氣氣,要不到的時候就罵罵咧咧了。一次有急事,目的地地圖顯示騎行才600米,摩的問我要10塊,我一開始以為4塊,還好我又確認了一遍。我說沒聽錯吧,前面拐彎就到了,然后他改口說8塊,順便帶你去算了。最后我說不坐了,下來自己走。結果那個摩的罵我窮鬼,10塊錢給不起,那不好意思,我嘴也很臭,邊走邊罵他,要不是有急事,我坐那罵一天。
@momo:摩的師傅真的是很不穩定因素,之前打了滴滴在路邊等,一個摩的師傅攔在我面前讓我搭摩托,我說我已經打了滴滴了,他就說滴滴貴啊,你不省點錢取消了坐我這個。我說不用了,結果他突然開始用方言罵我,一邊罵一邊騎走了。
@生椰快樂:上次有個問我坐不坐車,我一直走自己的路沒理他,他就一直騎著車追問坐不坐,我真的煩了拒絕了,我說又不是沒地鐵公交還坐你的車,他說你想坐這車還坐不到呢,轉頭就給我一個白眼,真無語了。
從路人們分享的體驗中,不難發現很多摩的司機像是不講道理的路霸,不僅霸凌著乘客,路過的人和共同行駛在路上的車輛也難幸免。
他們有著超面積的邊緣鋒利的遮陽傘,高度正好位于成年人的脖頸,曾經深圳也出過摩的“奪命傘”的事故,一位路人被摩的傘割了脖頸。還有一些路人,被非法改造的摩的割傷了腿。
圖源:小紅書用戶@柴犬
為了不與他們產生羈絆,多少人走出地鐵站,不敢抬頭看他們一眼,害怕只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便被他們的視線緊緊黏住。
有些女生在夏天穿得清涼一些,為了避免他們的凝視和騷擾,只能繞開有摩的的路段。
人行道的行人,小心翼翼地躲避著他們的橫沖直撞。馬路上的汽車,在每一個路口都萬分警惕突然竄出的摩的鬼探頭。
摩的是做到了速度七十邁,心情是自由自在,沒事開車小車搭著客,坐在地鐵口刷抖音外放聲音,邊抽著煙,二手煙飄向每一個角落,一副歲月靜好的養老狀態。
只是苦了其他人,為他們負重前行。
03
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分散摩的客源
非法載人的營運電動車和摩托車,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城市的歷史遺留問題。
不止深圳,其他城市那些公共交通密度有所欠缺的地方,都有摩的佬的蹤跡,這些城市的摩的佬和深圳的如出一轍,路人們也遭遇著和深圳人一樣的難題。
市中心區域,曾經空曠整潔舒心的地鐵口和城中村村口、小區門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這一批摩的佬的身影,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凡事皆有因,他們的生意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一定是有需求,有客源,足夠讓他們維持生活,允許他們扎堆存在。
摩的最喜歡的地方,是那些共享單車未普及、地鐵不通、公交沒有覆蓋、打的也比較困難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載客需求量大。
比如周邊城中村分布較多的地鐵口,都有一堆以摩的為業的人。他們住在村里,靠搭載村里的人去地鐵口為生。
此外,在許多的地鐵站、辦公樓下、居民樓下、體育場館門口,也有不少摩的的身影。他們翹首以盼,盯著路過的每一個人。
假設每單6元,用時不到5分鐘,摩的佬在客流量好的地方,一天下來拉50單,賺個300元不成問題。
越是人流擁擠的地方,客源便越多,摩的也聚集得越多,原本擁擠的地方變得越擁擠,尤其是下雨天的地鐵口,像極了螞蟻搬家的繁忙現場,但顯然沒有那么有序。
原本就擁擠的人行道,不僅停著電單車,還有摩的的超面積雨棚橫亙在半空,路人撐著傘,被摩的司機拉攬著,社交距離極窄、混亂程度極高,現場沒有一個人感到舒適。
在深圳,也有一些摩的無法觸及的凈土,根據網友的總結,有梅林、孖嶺站、市民中心、香蜜湖、深圳灣海月、景田、鹽田、西麗湖、前海、華僑城、蛇口等地方。
這些地方,大部分是因為地理位置較中心,周邊房租高、消費高,摩的的收入不足以覆蓋就近居住的生活成本,即使有客源他們也有心無力。
也有一些地方,摩的的存在宛如畫蛇添足,無濟于事,因為當地的電動車數量已經龐大到覆蓋市民基本的出行,他們不需要再另外花錢搭摩的。
比如坂田、華為這些地方,人均出行靠電動自行車,3公里內自己開電動就能到達,充5元的電,用半個月,根本不需要在摩的上花大錢。
但現在深圳的電動車保有量已經有550萬,達到了非常飽和的程度,所以這兩種情況都不具備可復制性。
最可行的減少摩的的方式,萬變不離其宗,保障好出行一公里的問題,在摩的出沒較多的地方,設置共享單車、接駁公交車,減少乘坐摩的的需求。
需求越低,他們的生活無以為繼,便會自動轉向別的地方,或者轉行。
在那些公共交通、共享單車俱備,但摩的佬依然存在的地方,有地鐵站提供了示范——在地鐵站外都設立了圍欄,距離小至電動車無法進入,乘客若想坐摩的,還得步行一段距離,比之前更加不方便。
久而久之,乘客不坐了,摩的自然消失了。只有這些非法營運逐漸減少,安全隱患才會降低。
最重要的是,乘客如果能提高拒絕的意識,不被短途便利和輕松所誘惑。如果暫時接受不了,不如試試看一星期不坐摩的,生活會不會變得更舒心一些?
文丨白粥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