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的捕撈工人在尼勒克縣三文魚養殖基地內進行捕撈作業。
趙學林攝
天色初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的三文魚養殖基地內,工作人員已有序開展著捕撈作業。
隨著自動化捕撈設備拉起漁網,一條條活蹦亂跳的三文魚浮出水面,沉甸甸的收獲讓在場人員喜笑顏開。隨即,這些新鮮捕撈的三文魚被迅速送入加工車間,經過高效的初加工流程,不到兩分鐘,一箱箱三文魚便完成封箱。最快僅需24小時,這些來自新疆的優質三文魚便能跨越千里,登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為人們帶來產自天山腳下冰川活水水域的鮮美滋味。
尼勒克縣,地處天山深處,遠離海洋,卻憑借獨特的自然條件成為了三文魚養殖的優質之地。伊犁河流域40多年的虹鱒養殖歷史,也為尼勒克縣開展高品質三文魚養殖積累了寶貴經驗。
天賜良“水”
孕育三文魚養殖沃土
談及三文魚,人們會自然聯想到深海。然而,在天山山脈的淺山區域,喀什河中下游蜿蜒流經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這片與浩瀚海洋相隔千山萬水的內陸土地,竟隱匿著一處三文魚養殖基地。
尼勒克縣發展三文魚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關鍵。這里地處山區,氣溫較低,喀什河川流不息,豐富的高山冰川融水匯聚于此,為三文魚生長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環境。
這里的水溫常年保持在20℃以下,其中天山山脈的冰雪融水溫度更是穩定在8℃—13℃之間,這一溫度區間恰好契合三文魚喜冷水的習性。同時,冰川融水水質清澈甘甜、溶氧豐富,保障了三文魚健康生長、品質優良。
浙江人張秀因感動于高二課本中《天山景物記》一文對新疆雄奇風光的生動描繪,很早就對新疆心馳神往。畢業后,他離開浙江省金華市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沉浸于這里的自然山水、民俗風情與特色美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2013年,張秀在飛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航班上,看到尼勒克縣山間清澈的水域,萌生了養殖水產品的念頭。之后,他組織專家實地考察,發現當地生態環境優良,冷水資源豐富,水域廣闊,適合大規模養殖三文魚。2014年2月開始,他先后投資2.6億元,在尼勒克縣喀拉蘇鄉海拔1000多米的天山冰川活水水域建起三文魚養殖基地,開啟了新疆內陸綠色生態環保養殖三文魚之路。
如今,張秀創辦的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天蘊公司”)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公司總經理李春雨介紹,三文魚養殖基地充分利用當地優質的水資源,采用科學的養殖方式,嚴格控制養殖密度,讓三文魚在寬敞舒適的環境中成長,確保三文魚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利于魚肉品質的提升。
據介紹,尼勒克縣養殖基地三文魚及魚苗產量逐年增加,目前一年可繁育三文魚苗種4000萬尾,2025年預計實現三文魚產量9000噸。養殖基地的三文魚產品不僅熱銷國內市場,也深受東南亞、中東及歐洲等海外市場消費者的喜愛。
科技領航
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科技創新是尼勒克縣三文魚產業蓬勃發展的核心動力。從養殖到加工,從管理到銷售,科技元素貫穿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在養殖生產環節,尼勒克縣積極探索創新養殖模式。新疆天蘊公司組織科研人員深入漁業生產一線,研發出生態環保網箱養殖系統。這種網箱具有高度的抗風浪和環保性能,能及時將殘餌糞便取出,同時可在網箱外圍水面采取人放天養的方式放養濾食性魚類,將養殖生產殘存在水體的少量營養物質通過生物消耗實現消減,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在此基礎上,新疆天蘊公司牽頭制定了全國首個綠色生態環保網箱地方標準,不僅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標準空白,還為全國三文魚養殖行業樹立了規范化的標桿,引領行業朝著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新疆三文魚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走進養殖基地,電子監控屏實時顯示著水下的情況。搭載聲吶成像系統和光學攝像機的水下清污機器人,能自動識別地形,快速精準地清除水中污染物,大大提高了水質維護效率。
工人們使用的自主研發并取得專利的遠距離智能投餌系統,更是養殖技術創新的一大亮點。該系統通過對水溫、水溶氧、魚體總量等數據的實時統計分析,能夠科學合理地計算出投喂量,實現精準投喂。養殖基地成魚組負責人表示:“以前人工投喂,不僅效率低,而且投喂量不均勻,容易造成飼料浪費和水質污染。現在使用智能投餌系統,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能讓三文魚吃得更科學、更健康。”
在深加工廠,科技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養殖基地深加工廠引進國際領先的三文魚智能分割加工技術,建成了一條現代化的深加工生產線。深加工廠廠長吳冬介紹,這條生產線實現了從原料處理到成品包裝的全自動化操作,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產品質量。
在搞好三文魚養殖的同時,尼勒克縣將目光聚焦于產業鏈建設,致力于構建集科技研發、苗種繁育、智慧養殖、精深加工、品牌營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以此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過去,尼勒克縣三文魚主要品種三倍體虹鱒魚苗依賴進口,養殖成本高,產業自主發展也受到一定限制。為了打破這一局面,科研人員開展了虹鱒三倍體人工制種技術研究,經過多年的對比研究,在關鍵環節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魚苗孵化率和養殖成活率均達到80%以上,為實現苗種自主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深挖三文魚價值,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知名度,新疆天蘊公司還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出獨具風味的即食魚柳、魚骨粉、三文魚油等產品。同時,充分利用三文魚的各個部位,研發出魚雜、魚心、魚刺等特色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此外,新疆天蘊公司還構建了全產業鏈質量管控體系,嚴格按照HACCP體系化全流程管控生產過程,并依據自身嚴格的質量手冊與程序文件執行。每一批產品都擁有唯一的身份標識,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就能查詢到產品從魚苗繁育到終端銷售的全過程信息,真正實現了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全方位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筑牢新疆三文魚產品品牌。
碩果盈枝
鋪就共富路
三文魚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尼勒克縣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還在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引擎。
2024年,隨著生態環保網箱養殖技術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恰甫其海水庫的推廣,三文魚產量新增1300噸,也讓新疆三文魚年產量突破8000噸,增長近20%。作為新疆三文魚的重要產區,預計今年,尼勒克縣將助力新疆成為全國最大三文魚養殖省區,產量有望占據全國生食三文魚的30%以上。
尼勒克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塔力努·哈依熱拉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依托三文魚產業,尼勒克縣整合優勢資源,借助品牌和基地效應,推進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逐步形成了以三文魚為主的農業現代化產業鏈,并實現了多種方式的聯農帶農。”
以“龍頭企業+園區務工+社會保障”模式,尼勒克縣積極招納當地農牧民進企業工作。農牧民參與養殖、捕撈、加工等環節,獲取穩定收入的同時,還能共享產業紅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三文魚產業發展,更有許多年輕人返鄉就業,為尼勒克縣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同時,尼勒克縣利用三文魚養殖基地優勢,開展勞務分包、漁家樂、農產品購銷等經營活動,村民可加入合作社參與經營活動,合作社成員除固定分紅外,還可通過參與經營獲得勞動報酬和股權投資收益。這一系列舉措,切實增加了尼勒克縣居民收入,顯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為提升產業綜合效益與品牌文化內涵,尼勒克縣大力發展漁旅融合項目。通過視頻展示、現場參觀等多種方式,讓游客深入了解三文魚苗孵化、成魚養殖環境等養殖情況,全方位展示三文魚產業的魅力。此外,尼勒克縣還將開發與三文魚相關的特色旅游產品和體驗項目,如三文魚美食制作體驗、三文魚文化展覽等,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中國城市報記者 鞏 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