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0日訊夏日炎炎,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街道的夜晚熱鬧非凡。游客們紛紛涌入這里,體驗一把“夜間捕蟬”的農耕冒險。
晚上8點,濟南章丘金蟬養殖基地的園門準時打開,手持塑料小桶的游客瞬間涌入,剎那間,百畝林海便開始亮起點點燈光。這片曾沉寂多年的林地,如今因金蟬而熱鬧起來。
游客高長霞說:“今天我們特意從外地過來,帶孩子感受一下我童年捕蟬的快樂,同時帶孩子體驗一下大自然帶來的這份歡樂。”
“這片金蟬園共有170畝,最熱鬧的時候,一晚上來采摘的游客能有近千人,每晚可產金蟬4萬余只,每只有5克左右,整個采收季下來,能收入100來萬元。”金蟬養殖園創始人孫欽國介紹。
而此時的金蟬園外,早已支起的燒烤攤生意也格外火爆,“烤金蟬”是燒烤攤的特色,也是游客必點的烤串單品。這一生動場景正是此地創新推行“養蟬+”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的縮影。這片昔日的寂靜林地,如今成了承載歡樂與記憶的網紅打卡地。
孫欽國介紹:“我們現在采用農文旅相結合的經營方式,舉辦金蟬文化節,把金蟬養殖與金蟬文化、金蟬工藝品、金蟬采摘體驗活動相結合,打造了金蟬文化展廳、金蟬書法詩詞展廳、金蟬燒烤體驗區,走特色農業發展的路子,入夏以來我們已經接待游客五千余人次。”
據了解,以前這片林地村民只是種植楊樹,收入相對單一,2023年,孫欽國看準了林下經濟的巨大潛力,開始承包林地進行養蟬,170畝養殖基地帶動了周邊4個村集體經濟和26家簽約農戶共同發展,更輻射帶動了周邊60余農戶加入,李房新村也得名金蟬村。
如今,農文旅的有效結合讓金蟬養殖產業蹚出了一條新路子,章丘的金蟬養殖也正向規模化、產業化加速發展。小小的金蟬,有力撬動了林下經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閃電新聞記者 董潔 通訊員 孫關華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