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解放日報“抗戰(zhàn)?上海尋跡”報道組兵分多路,從不同視角尋找上海抗戰(zhàn)印跡。我們尋訪的第一路,便是重回當年戰(zhàn)斗歷史現(xiàn)場,回訪老兵和親歷者后代,追溯上海軍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
月光如輝,日本長崎的街頭如往常一樣平靜。
日本軍政官員正入夢鄉(xiāng),突然警報響起,全城熄燈。漆黑一片中,莫不驚慌失措;入睡了的長崎居民,來不及披衣,相繼逃出房屋。驚惶未定的日本軍民惶惶不可終夜,驚嚇至天明。他們萬萬沒想到,炸彈并沒有落下,從空中飄落下來的卻是紙質傳單。
凌晨,一家壽司店的老板打開店門拾起一張傳單,上面印著:“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變?yōu)榍嵳◤棥栐俳渲!?/p>
這么多傳單是從哪里來的?
這就是中國對日本的“紙彈轟炸”事件。1938年5月19日晚,中國空軍越洋空襲日本,投下百萬紙彈后凱旋。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陣營對日本本土進行的首次空襲。
領銜此次遠征的,是崇明籍空中驕子徐煥升。美國《生活》雜志稱,“徐煥升是先于美軍杜立德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慷慨請纓
“七七”事變起,中國軍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zhàn)。日軍依仗其空中優(yōu)勢狂轟濫炸,整個中國大地硝煙一片。
當時,有人主張派飛機去轟炸日本,以血還血;有人認為不能冒險行動,中國空軍314架作戰(zhàn)飛機,經淞滬會戰(zhàn)、南京戰(zhàn)役已損失慘重。蔣介石匯集各方意見后,決策派空軍突襲日本,但不投炸彈而擲紙彈,即散發(fā)傳單,以揭露日軍侵華暴行。
彼時,日本本土防空戒備森嚴,部署了大量戰(zhàn)斗機和地面防空部隊。而中國空軍裝備的飛機中航程最遠的也不足1000公里,又無合適的戰(zhàn)斗機給轟炸機進行護航。這樣到日本去執(zhí)行空襲任務,就等于是“赤手空拳”上陣。
當時能做如此遠距離飛行的飛機只有“馬丁139WC”一種機型,且僅有的兩架馬丁機都在外國志愿飛行員手里。考慮到設備與技術的欠缺,國民政府準備聘請外籍飛行員執(zhí)行。
“有個外國上尉飛行員答應了,不料他卻以白人性命珍貴為由,開出10萬美元的天價!”原崇明文史研究會副會長陸茂清說,幾經權衡,國民政府決定,改由中方飛行員來執(zhí)行。
1938年3月的一天,一位氣宇軒昂的空軍青年軍官慷慨請纓,他就是空軍轟炸機中隊長徐煥升。
“那年父親30歲。聽說那時他還在發(fā)熱,生著病,卻一心想著去戰(zhàn)場。”徐煥升的女兒徐蓉蘭表示。
出生于崇明廟鎮(zhèn)和平村的徐煥升,18歲從崇明中學畢業(yè)后報考醫(yī)大,后來棄筆從戎,投考軍校,以品學兼優(yōu)奉派留洋,先后在德國、意大利航校深造,學成回國后曾在航空教導隊擔任教官。
當時已是空軍中尉的徐煥升甘冒風險、主動請纓去空襲日本,這在堂弟徐方看來,并不意外。“堂兄認為,年輕人不能只求安逸、穩(wěn)定,要有流血報國的精神。其實早在請纓之前,堂兄已請求決戰(zhàn)前敵,一直等待著機會。他肯定是要上陣殺敵呢!”
準備出征的戰(zhàn)斗機
備戰(zhàn)出征
徐煥升奉命與選拔出來的另7名優(yōu)秀飛行員,組成了一支遠征隊:1403號長機由正駕駛徐煥升、副駕駛蘇光華、領航劉榮光、通信員吳積沖駕駛執(zhí)行;1404號僚機由正駕駛佟彥博、副駕駛蔣紹禹、領航雷天春、通信員陳光斗駕駛執(zhí)行。
八勇士集結于成都的鳳凰山機場,由隊長徐煥升帶領,展開了緊張的戰(zhàn)前訓練。
徐煥升充分發(fā)揮其所長,在空襲之前完成了一系列準備。馬丁機上沒有定向儀,夜間飛行要靠它來確定航向。經他協(xié)調,從中德合資的一架運輸機上拆下定向儀,移花接木至馬丁機。
兩架馬丁機還有個先天的毛病——航程有限、掛彈量低 ,安全返回有困難,為了增大航程,徐煥升對飛機進行了改裝,把轟炸機的炸彈艙改裝為一個大型的油箱。
徐煥升還邀集了幾個電信好友,設計了一套陸空定向電臺連鎖網,以彌補無線電導航的欠缺。為了保密,他還指令戰(zhàn)友專門編制了一套電文密碼,據(jù)說這屬中國空軍的創(chuàng)舉。
其間,投放的傳單也已擬好,傳單內容即由郭沫若和日本反戰(zhàn)作家鹿地亙用中日雙語寫的“告誡”,除了這個告誡之外,還有《告日本工人書》。
據(jù)徐蓉蘭回憶,“父親和戰(zhàn)友們認為任務太危險,可能一去沒有回,所以,出征前遺囑都寫好了。”
紙彈轟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遠征隊還在期盼一個好天氣。
“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飛行員只能依靠目視飛行、導航。所以,對日本轟炸就須選擇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陸茂清說。
5月19日15時許,武漢基地,機組成員一身戎裝登上戰(zhàn)機。兩個小時后,降落在寧波。因為從武漢到日本,再返回武漢超過了馬丁轟炸機的最大航程,所以飛機要在寧波“轉一次車”補加燃油。
23時,武漢指揮部傳來命令:限于一小時內起飛。發(fā)動機轟鳴,徐煥升駕駛的長機滑動,尖嘯聲中頭一昂斜插云空,僚機跟著起飛。
凌晨2時40分,兩架戰(zhàn)鷹已飛臨日本領海上空。這時,海面上出現(xiàn)五艘日本軍艦,探照燈齊往天上掃。正巧來了片薄云,徐煥升輕移機翼,如蜻蜓蜿蜒閃逝云端。日軍艦船做夢也沒想到頭頂上的會是中國飛機,以探照燈略作照射應付了事。據(jù)當時戰(zhàn)友回憶,“所幸高射炮沒有打我們,他們小看了我們,以為中國飛機飛不過來,所以根本就沒有什么準備”。
2時45分,兩架飛機飛臨長崎上空。
燈光點點,徐煥升招呼佟彥博環(huán)飛一周,探明情形后發(fā)號施令,投彈。炸彈倉開啟,紙彈接踵被推出機艙,頓時化作萬朵“雪花”,紛紛揚揚,悄無聲息地落滿長崎的大街小巷。
長崎居民被飛機聲驚醒,已有人發(fā)現(xiàn)飄落的傳單,長崎日軍頭目倉皇下令拉響警報,實行緊急燈火管制,探照燈在夜空中亂舞,但為時已晚。
兩機復排成一線,直上穹蒼,按計劃向北作大圓弧航行。眾城市燈光點點,一片沉寂,徐煥升通知僚機低空高速飛行,乘敵不備,掠過明海、熊本、久留米、福岡、佐賀、佐世保,每到一個城市,傳單紛落如雪。經約一個多小時,百萬紙彈散發(fā)完畢,戰(zhàn)鷹改向西行。
直到此時,日本的防空部門才大夢初醒,下令拉響警報,全面實行燈火管制。慌亂中,日軍尋不到目標,又不知中國空軍來了多少,根本不敢應戰(zhàn),既未發(fā)射高炮,也未升空攔截。很快,兩架飛機飛離日本領空。
戰(zhàn)鷹凱旋
早上8時許,兩機分別著陸在南昌和玉山,加油休息后,飛返漢口。
11時20分,兩架飛機安全降落在武漢王家墩機場。很快,凱旋的戰(zhàn)鷹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里,大街小巷爆竹連天響,萬眾仰望歡呼。
據(jù)《大公報》記載,當八勇士摘下航帽出現(xiàn)在機艙口時,機場上每個人都快樂地跳了起來,紛紛表示衷心的歡欣和敬意。一名英國記者對中國同行說:“徐隊長等都是絕對的英雄,假使我是個女的,馬上會愛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5月22日,中共及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代表周恩來、王明等來到空軍政治部,熱烈祝賀八勇士凱旋,并代表中共中央贈送錦旗,上書“德威并用 智勇雙全”。
對這次“轟炸”日本事件,各國電臺、報紙爭相報導,予以高度評價。當時的《新華日報》《大公報》《申報》 等各大報都在頭版醒目位置刊登了此新聞事件。《申報》稱:“沖破萬里長空,完成神圣使命,神鷹隊長征三島,散發(fā)傳單不濫殺無辜,以正義人道告誡敵國……”豐子愷還專門創(chuàng)作了漫畫《百萬傳單乃百萬重磅炸彈之種子》刊登于《中國的空軍》。
英美各國揶揄日本防空形同虛設。英國報章說:“中國空軍來去自如,足見日本空防不可靠,今后日人不得安寧,所謂大日本帝國固若金湯的空防,不過貽笑大方而已。”
歷史專家表示,盡管這次紙彈空襲沒有改變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但徹底打破了“日本領空不可入襲”的妄言,振奮了中國將士的抗戰(zhàn)精神。
原標題:《二戰(zhàn)期間“轟炸”日本第一人,竟是這位上海崇明飛行員》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海燕 鄔林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